食品包装的防潮性能直接关系到食品的保质期、口感与安全,而水蒸气透过率(WVTR)是衡量这一性能的核心指标。在生物环境试验中,WVTR测试通过模拟食品储存的温湿度环境,量化包装材料对水蒸气的阻隔能力,为包装设计、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测试意义、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及实操要点展开,系统解析WVTR测试的关键环节。
水蒸气透过率对食品包装的核心意义
食品变质的重要诱因之一、水分侵入:饼干吸收水分会变软失去酥脆感,坚果受潮会加速油脂氧化产生哈败味,生鲜水果因水分流失会干缩变质。包装材料的WVTR越低,说明其对水蒸气的阻隔能力越强,能有效维持食品内部的水分平衡。例如,油炸食品需选择WVTR≤5g/(m²·24h)的高阻隔材料(如铝塑复合膜),而干燥的粮食类食品可选用WVTR≤15g/(m²·24h)的常规PE膜。
此外,WVTR测试还能验证包装的完整性。若包装热封边密封不严、材料存在针孔或破损,会导致局部透湿率骤升,测试结果会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从而及时发现包装缺陷。
WVTR测试的基本原理与标准体系
WVTR测试的核心原理是“浓度差驱动”——水蒸气从高湿度侧(模拟食品储存的潮湿环境)通过包装材料向低湿度侧(模拟包装内部的干燥环境)传递,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蒸气量,计算WVTR值。
目前国际通用的测试标准主要有三类:中国国家标准GB/T 1037《塑料薄膜和片材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杯式法》,规定了静态杯式法的测试流程;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E96《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标准试验方法》,涵盖了杯式法、电解法等多种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2528《纸和纸板 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 重量法》,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
不同标准的测试条件略有差异,例如GB/T 1037规定测试温度为23℃或40℃,湿侧湿度为85%RH(用氯化钾饱和溶液);ASTM E96的“程序B”则采用38℃、90%RH的条件,更贴近热带地区的食品储存环境。
常用WVTR测试方法的对比与应用
静态杯式法是最传统的测试方法。将样品密封在装有干燥剂(干杯法,模拟低湿度侧)或饱和盐溶液(湿杯法,模拟高湿度侧)的透湿杯中,定期称量杯子的质量变化,通过质量差计算WVTR。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PE、PP等常规包装材料,但测试周期长(需24-72小时),且对高阻隔材料(如EVOH复合膜)的精度不足。
电解传感器法采用动态测试原理。干燥的氮气载气流经样品的低湿度侧,将透过的水蒸气带入电解池,水蒸气被电解为氢气和氧气,产生的电流与水蒸气量成正比。这种方法精度高(可测至10⁻³g/(m²·24h)),适合高阻隔材料的测试,但设备成本较高,需定期更换电解池。
红外传感器法利用红外光谱检测水蒸气浓度。载气携带透过的水蒸气经过红外检测池,红外光被水蒸气吸收的程度与浓度成正比。该方法测试速度快(仅需1-2小时),重复性好,适合生产线的快速质量控制,但对低阻隔材料的精度略低于电解法。
影响WVTR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
温度是影响WVTR的最主要因素。温度升高会加快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降低材料的结晶度,从而提高WVTR。例如,PE膜在23℃时WVTR约为10g/(m²·24h),在40℃时会升至约25g/(m²·24h)。因此,测试需严格控制温度,偏差应≤±0.5℃。
湿度差(ΔRH)是水蒸气传递的动力。ΔRH越大,水蒸气的传递速率越快。例如,当湿侧湿度为90%RH、干侧为0%RH时,WVTR是湿侧50%RH、干侧0%RH时的2-3倍。测试中需确保饱和盐溶液的浓度稳定,避免湿度波动。
样品状态直接影响测试准确性。样品厚度不均会导致局部透湿率差异,例如某PET膜厚度偏差±10%,WVTR结果偏差可能达15%;样品表面的褶皱、破损会形成“短路”,使水分直接泄漏,导致结果偏高。
测试中的样品制备与操作要点
样品制备需遵循“平整、均匀、无缺陷”原则。裁剪样品时需避开材料的边缘与褶皱区域,尺寸应略大于透湿杯的开口(如杯口直径100mm,样品尺寸120mm×120mm),确保密封时无泄漏。
样品预处理是关键步骤。需将样品置于标准环境(23℃、50%RH)中调节24小时,使材料的水分含量与环境平衡,避免初始水分蒸发影响质量变化。例如,刚从仓库取出的样品若直接测试,可能因含有的残留水分蒸发,导致杯式法的质量变化偏大。
样品安装时需用密封蜡或硅胶将样品紧密固定在透湿杯口,确保杯内与外界完全隔离。若密封不严,空气中的水分会进入杯内,导致结果偏高。例如,某测试中因密封蜡未完全覆盖杯口缝隙,WVTR结果比实际值高了30%。
数据处理与结果的有效性验证
WVTR的计算公式因方法而异。杯式法的公式为:WVTR = (Δm × d) / (A × t × ΔP),其中Δm为质量变化(g),d为样品厚度(m),A为透湿面积(m²),t为测试时间(h),ΔP为水蒸气分压差(Pa)。计算时需注意单位统一,例如厚度需转换为米,面积转换为平方米。
结果的重复性是判断测试有效的关键。同一批次样品需测试3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应≤5%。若某一样品的RSD>10%,需检查样品是否破损、设备是否校准。
设备校准需定期进行。可采用标准膜(如已知WVTR的铝箔复合膜)验证设备准确性。例如,用铝箔膜(WVTR≈0g/(m²·24h))测试时,若结果>0.1g/(m²·24h),说明设备存在泄漏,需检修密封部件。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