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食品接触材料生物环境试验的感官评价的环境条件

食品接触材料(如包装薄膜、餐具、厨具等)直接与食品接触,其安全性需通过生物环境试验全面评估,而感官评价是其中关键环节——通过人体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材料迁移物对食品的影响,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无异常气味、无异常味道、无有害迁移”的要求。感官评价的结果高度依赖环境条件的稳定性,任何微小的环境波动都可能干扰评价人员的感知,因此需严格规范环境条件以确保试验准确性。

空间布局与采光条件

感官评价室需为独立封闭空间,与样品制备区、办公区严格分隔,避免外部干扰。空间布局应遵循“单人独立隔间”原则,每个评价人员的操作空间不小于1.5㎡,隔间采用透明或半透明隔板(高度≥1.2m),既保证隐私防止相互影响,又便于评价组长观察状态。

采光条件是视觉评价的核心影响因素,需采用均匀、无偏色的光源。优先选择自然光源(需通过漫射窗过滤直射光),若采用人工光源,应选择色温5000-6500K的“日光型”荧光灯或LED灯,模拟正午自然光的光谱分布。照度需控制在300-500lux(用照度计在评价桌面1m高度测量),避免过亮导致反光(如评价光滑塑料表面的划痕时,反光会掩盖细节)或过暗影响颜色判断(如评价食品接触纸的白度时,低照度会让白度显得偏黄)。

此外,评价室的墙面和天花板应采用哑光白色涂料,减少光反射;桌面需为浅灰色无光泽材质,避免背景色干扰样品颜色评价——例如评价红色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色时,白色桌面会让迁移液的淡红色更易识别,而深色桌面会掩盖颜色差异。

空间布局还需考虑“流程合理性”:样品传递口应设在评价室与准备间之间,采用滑动门或传递窗,避免准备人员进入评价室带入异味;评价人员的入口与样品入口分开,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空气扰动。

温度与湿度控制

人体感官的灵敏度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温度过高(>28℃)会导致口腔黏膜干燥,降低味觉感知能力(如评价甜味迁移物时,干燥的口腔会让甜味阈值升高);温度过低(<18℃)会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弱嗅觉灵敏度(如评价塑料异味时,低温会让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减慢,气味变弱)。因此,评价室温度需稳定控制在20-25℃,波动范围≤±1℃。

湿度控制同样关键:相对湿度>60%RH时,空气易凝结水汽,导致食品接触材料(如纸质包装)吸潮发霉,产生霉味干扰评价;相对湿度<40%RH时,静电会让塑料样品吸附灰尘,影响视觉评价,同时干燥的空气会加速口腔水分流失,影响味觉。因此湿度需控制在40%-60%RH,波动范围≤±5%RH。

对于特殊样品的评价,需调整温湿度至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例如评价微波炉用塑料餐具的感官性能时,需将评价室温度提高至30℃(模拟微波炉加热后的环境),湿度保持50%RH,以更真实反映餐具在使用中的气味释放情况;评价冷藏食品包装材料时,需将温度降至10-15℃,湿度60%RH,模拟冷藏环境下的迁移物感知。

温湿度控制需依赖高精度空调系统(带除湿/加湿功能),并在评价室多个位置(如桌面、地面、角落)放置温湿度计,每3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确保环境稳定——例如评价油脂类食品接触材料时,若湿度突然升高至70%RH,油脂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迁移液变浑浊,影响视觉评价。

气味控制

嗅觉是感官评价中最敏感的感官(可检测到浓度低至1ppb的气味分子),因此评价室的气味控制需达到“无异味”标准。首先,评价室的建筑材料需选择无气味、低挥发的材质:墙面用水泥或瓷砖(避免乳胶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地面用环氧树脂(无气味、易清洁),隔断用玻璃或不锈钢(无吸附性)。

其次,通风系统需具备“异味过滤”功能:采用“全新风”系统(不循环室内空气),进风经初效过滤器(过滤颗粒物)+活性炭过滤器(吸附VOCs)+HEPA过滤器(过滤微生物)处理,确保进风无异味;换气次数控制在每小时3-5次(换气量=房间体积×换气次数),既保证空气新鲜,又避免强风将样品气味吹散(如评价嗅觉瓶中的异味时,强风会让气味快速扩散,导致评价人员无法准确感知强度)。

评价室周边10m范围内禁止设置厨房、卫生间、吸烟区等异味源;评价前24小时需关闭评价室,开启通风系统净化空气,评价前30分钟用“气味测试法”验证:让3名无嗅觉障碍的人员进入评价室,若能闻到任何异味(如塑料味、油漆味、香水味),需延长通风时间直至异味消除。

此外,评价人员进入评价室前需更换无气味的工作服(如纯棉白大褂),禁止携带香水、化妆品、口香糖等有气味物品;评价过程中禁止进食、饮水(除清水外),避免引入额外气味。

噪声与振动控制

噪声会分散评价人员的注意力,降低感官感知的集中度——研究表明,当噪声超过50dB时,味觉阈值会升高20%-30%(如评价苦味迁移物时,噪声会让苦味显得更淡);振动会导致样品移位(如评价液态迁移物的澄清度时,振动会让液体产生气泡,影响视觉判断),同时会干扰触觉评价(如评价塑料餐具的表面粗糙度时,振动会让手指的触感变模糊)。

因此,评价室的噪声需控制在≤40dB(相当于安静图书馆的环境),振动加速度≤0.1m/s²。为实现这一标准,评价室需采用隔音设计:墙面填充隔音棉(厚度≥50mm),门窗采用双层隔音玻璃(厚度≥12mm),地面铺设橡胶减震垫(厚度≥10mm);空调、通风机等设备需安装在评价室之外,并采用柔性风管连接,避免设备振动传递至评价室。

评价过程中需关闭所有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手机、电脑、打印机);评价人员需保持安静,禁止交谈、走动;若需传递信息,应采用手写或电子屏提示(如评价组长通过隔间的小屏幕发送“开始评价”指令),避免声音干扰。

对于特殊样品(如食品加工设备的金属部件),需在评价前测试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将振动传感器放在评价桌面,运行设备30分钟,若振动加速度超过0.1m/s²,需调整设备位置或增加减震措施,确保评价环境稳定。

样品制备环境一致性

样品制备是感官评价的前置环节,若制备环境与评价环境不一致,会引入额外变量,导致结果偏差。例如,在温度30℃、湿度70%RH的准备间制备塑料餐具的迁移液,再拿到温度20℃、湿度50%RH的评价室评价,迁移液中的VOCs会因温度降低而减少释放,导致嗅觉评价结果偏轻;若准备间有厨房异味,迁移液会吸附异味,导致评价人员误判为材料本身的气味。

因此,样品制备需在“同环境准备间”进行——准备间应紧邻评价室,温度、湿度、气味与评价室完全一致(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共享同一空调系统)。准备间的建筑材料、清洁要求与评价室相同:墙面用瓷砖,地面用环氧树脂,工具用无气味的玻璃或不锈钢,避免制备过程中引入异味或迁移物。

制备工具需严格清洁:例如制备迁移液时,玻璃容器需先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2小时(去除有机物残留),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去除洗液残留),最后在准备间晾干(避免外界空气的灰尘或气味附着);金属工具(如镊子、剪刀)需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15分钟(去除油污),再用无水乙醇擦拭消毒,晾干后使用。

制备完成的样品需在30分钟内传递至评价室(通过传递窗),避免样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例如,纸质包装材料的迁移液若暴露在空气中1小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pH值变化,影响味觉评价(如酸味迁移物的pH降低,会让酸味显得更浓)。

设备与工具清洁度

感官评价用的设备(如嗅觉瓶、味觉杯、色度计)、工具(如勺子、镊子、吸管)是直接接触样品的载体,其清洁度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例如,嗅觉瓶若残留上一次评价的异味,会导致本次评价的气味被掩盖;味觉杯若残留洗涤剂,会让迁移液产生苦味,干扰味觉判断。

设备与工具的清洁需遵循“无残留、无气味”原则:玻璃材质的嗅觉瓶、味觉杯,每次使用后需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2小时,再用蒸馏水冲洗5次(直至冲洗水的电导率≤10μS/cm,确保无洗液残留),然后放入烘箱(温度105℃,时间30分钟)烘干,去除水分和残留气味;不锈钢材质的勺子、镊子,需用超声波清洗机(加入中性洗涤剂)清洗15分钟,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晾干后使用;塑料材质的工具(如移液器吸头)需一次性使用,避免重复使用带来的残留。

设备需定期校准:照度计每月校准一次(用标准光源验证),色度计每季度校准一次(用标准色卡验证),温湿度计每半年校准一次(用标准温湿度箱验证);工具需定期检查:若玻璃容器有划痕或裂纹,需立即更换(划痕会残留样品,裂纹会导致气味吸附);不锈钢工具若有锈蚀,需用砂纸打磨后重新清洗,严重锈蚀的需更换。

评价前需对设备与工具进行“空白测试”:将清洁后的嗅觉瓶加入蒸馏水,拧紧瓶盖,放置30分钟后,让评价人员闻气味,若能闻到任何异味(如塑料味、洗涤剂味),需重新清洁;将清洁后的味觉杯加入蒸馏水,让评价人员尝味道,若能尝到任何味道(如苦味、酸味),需更换工具。

时间与时段选择

人体感官的灵敏度随时间变化而波动:上午9-11点,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最高(经过一夜休息,鼻腔和口腔黏膜处于最佳状态);下午2-4点,触觉和视觉的灵敏度最高(身体处于清醒状态,注意力集中);饭后1小时内,味觉会暂时迟钝(消化液分泌增加,掩盖了味觉感知);傍晚6点以后,感官灵敏度逐渐下降(身体疲劳)。

因此,感官评价需选择在“高灵敏度时段”进行:气味和味觉评价优先选择上午9-11点,视觉和触觉评价优先选择下午2-4点;避免在饭后1小时内、清晨(6-8点)、傍晚(6点以后)进行评价。例如,评价塑料餐具的异味(嗅觉)时,上午9点的评价结果比下午6点更准确,因为上午的嗅觉更灵敏,能检测到更淡的异味。

评价时间的长度也需控制:每轮评价不超过30分钟(感官易疲劳),相邻两轮评价之间需休息15分钟(让感官恢复);每天的评价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避免长时间重复评价导致感官麻木——例如,连续评价10个嗅觉样品后,评价人员的嗅觉阈值会升高,无法准确区分第11个样品的气味强度。

此外,评价需避免在“特殊时段”进行:如评价人员感冒、过敏时(鼻腔黏膜肿胀,影响嗅觉),或女性生理期(味觉灵敏度可能下降),需调整评价时间,确保评价人员处于最佳状态。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203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