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环境试验中,环境试验设备(如恒温恒湿箱、培养箱、洁净室等)的校准证书确认是保障试验数据准确性、可靠性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联生物样品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的重复性,也是满足GLP、GMP、ISO 17025等法规要求的关键证据。本文将系统梳理校准证书的确认流程,为试验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引。
确认依据的梳理
校准证书确认需先明确核心依据,主要涵盖三类文件:
一、法规与标准,如GLP要求设备定期校准并确认结果,ISO 17025规定校准需满足溯源性。
二、设备说明书,其中明确了温度波动度、湿度均匀度等关键性能参数。
三、试验方案中的参数需求,例如微生物培养试验要求的37℃±0.5℃温度范围,是确认校准结果的直接标尺。
试验人员需将这些依据整理成清单,确保后续步骤不遗漏关键要求。比如细胞毒性试验需参考GB/T 16886.5对培养环境的规定,需将“温度波动度≤±0.5℃”“湿度50%±5%”等纳入确认依据。
校准证书基本信息的核查
基本信息核查需逐一确认准确性:首先是证书标识,包括唯一编号(用于追溯)、校准机构名称与地址(需与资质一致)。
其次是设备信息,需核对名称、型号、序列号是否与试验设备匹配——若试验室有两台同型号恒温恒湿箱,序列号不符将导致校准结果无效。
接着核查日期:校准日期需早于试验开始时间,有效期需覆盖整个试验周期。例如试验从2024年3月持续至6月,若校准证书有效期至5月31日,需中期重新校准或确认延长有效期的合理性。
最后核查签署信息:需有校准人员签名及授权签字人审批(授权签字人需经ISO 17025考核),确保证书具备法律效力。
校准项目与试验需求的匹配性验证
校准项目需完全覆盖试验需求的参数。比如生物降解试验要求堆肥箱控制温度58℃±2℃、氧气浓度≥10%、湿度60%±5%,校准证书需包含这三项的结果,缺一不可。
需注意“范围校准”而非“单点校准”:若试验需设备在10℃~40℃运行,仅校准25℃单点不够,需校准10℃、25℃、40℃三个节点,确保全范围性能达标。比如细胞培养试验需4℃(冷藏)、25℃(室温)、37℃(培养)三个点,校准证书需覆盖这三个点。
校准方法的合规性审核
校准方法需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制造商推荐方法。例如恒温恒湿箱温度校准应采用GB/T 10586的方法——用铂电阻温度计在箱内布置9个测点(3×3矩阵),测试均匀度与波动度。
需核查方法的溯源性:标准器(如铂电阻温度计)需有计量院溯源证书,证明可追溯至国家基准。若标准器未溯源,校准结果将失去可靠性。
还要关注操作细节:比如盐雾试验箱校准需按GB/T 10587要求,放置3个收集器、收集16小时以上,若仅收集1小时则方法违规,结果无效。
校准结果的有效性评估
需将校准结果与确认依据对比:首先符合设备说明书要求(如温度波动度≤±0.5℃),再满足试验方案更严格的要求(如±0.4℃)。若校准结果为±0.6℃,则不符合试验需求。
需考虑“允差叠加”:标准器允差±0.1℃+设备允差±0.5℃=总允差±0.6℃,若试验要求总允差≤±0.5℃,需更换精度更高的标准器(如±0.05℃)。
还要核查不确定度:校准证书需给出扩展不确定度(k=2),若试验要求不确定度≤0.2℃,而证书给出0.3℃,则结果无法满足需求。
校准机构资质的确认
需核查机构的资质范围:
一、CNAS认可(需包含被校准设备类型,如恒温恒湿箱校准)。
二、CMA认证(第三方机构需具备)。对于生物安全柜、洁净室等特殊设备,还需核查行业特定资质(如微生物检测资质、洁净室检测资质)。
注意资质有效期:若机构CNAS认可至2024年4月30日,5月1日出具的证书无资质支持,需重新校准。
异常情况的处理
若发现异常(如序列号不符、项目缺失、结果超差),需及时处理:序列号不符需联系机构重出证书;项目缺失需补充校准;结果超差需先调整设备(如重新校准温度控制器),调整后再次校准确认,无法调整则更换设备。
若异常影响已完成试验,需评估结果可靠性:比如培养箱温度超差导致样品生长异常,需重新试验并记录评估过程。
确认记录的形成与保存
确认记录需包含:依据清单、证书核查结果、项目匹配结论、方法审核结论、结果评估结论、资质确认结果、异常处理过程、确认人签名与日期。记录需具体(如“温度波动度±0.4℃,符合±0.5℃要求”),避免模糊表述。
保存需符合法规要求:GLP要求保存至试验结束后5年,GMP要求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1年,取最长期限。例如药物非临床研究记录需保存5年,医疗器械试验记录需保存至器械有效期后1年。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