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生物环境试验中洁净工作台的洁净度测试流程及结果判定

洁净工作台是生物环境试验中保障样品纯度与操作人员安全的核心设备,其洁净度直接影响细胞培养、微生物检测等试验的可靠性。为确保工作台维持ISO 5级(百级)等规定洁净等级,定期开展洁净度测试是关键环节。本文针对生物环境试验场景,系统梳理洁净工作台洁净度测试的全流程及结果判定要点,为试验人员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南。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需收集三类文件:设备说明书(明确气流类型、操作区尺寸)、既往测试记录(了解历史数据与问题)、相关标准(如GB/T 16292-2010、ISO 14644-1),确保操作合规。

试剂与耗材需提前备齐:营养琼脂培养基按比例配制分装;Φ90mm无菌采样皿经121℃高压灭菌15分钟,冷却后存于无菌袋;尘埃粒子计数器、浮游菌采样器需提前充电或接电,避免中途断电。

设备预处理需提前30分钟开启工作台,启动风机及紫外消毒灯15分钟后关闭,让气流稳定;测试前用75%乙醇擦拭台面及内壁,移除操作区无关物品,避免污染物干扰。

测试设备的校准与验证

尘埃粒子计数器需在校准有效期内(通常1年),校准证书需覆盖0.5μm、5μm粒径通道;使用前需预热10分钟,确认零点计数为0(无粒子干扰)。

浮游菌采样器需用皂膜流量计校准流量,误差≤±5%;采样头需经乙醇消毒并晾干,避免引入杂菌。

营养琼脂培养基需做无菌试验:取10%体积的培养基倒入无菌皿,36℃培养24小时无菌落,方可用于测试;若出现杂菌,需重新配制灭菌。

采样点的规划与布局

采样点需覆盖操作区关键区域(台面中心、左右两侧距边缘1/3处),按GB/T 16292-2010要求:操作区面积≤2m²设3个点,>2m²每增加1m²加1个点(最多5个点)。

采样高度需与试验样品放置高度一致(距台面10-15cm),采样点需标记坐标(如“中心:X=0,Y=0”“左侧:X=-30cm,Y=0”),确保重复测试的一致性。

悬浮粒子的测试操作

开启尘埃粒子计数器,选择“ISO 5级”测试模式,设置采样时间1分钟、采样体积1L(0.5μm粒子)或5L(5μm粒子)。

将计数器采样口正对气流方向(垂直气流工作台需向上,水平气流需向前),避免遮挡;每个采样点连续采样3次,记录每次的0.5μm、5μm粒子数。

测试时操作人员需站在工作台外1m处,禁止说话、移动或触碰设备,减少气流扰动。

浮游菌的测试操作

开启浮游菌采样器,设置流量100L/min、采样时间5分钟(对应采样体积500L,满足百级环境要求)。

将采样头固定在采样点上方10-15cm处,正对气流方向;采样完成后立即用无菌盖封闭采样皿,避免空气暴露。

采样器软管需保持伸直,避免弯折导致流量偏差;每测完一个点,用75%乙醇擦拭采样头,防止交叉污染。

样品的培养与计数

悬浮粒子测试完成后,直接读取计数器的“平均粒子数”(3次采样的平均值),无需额外处理。

浮游菌采样皿需倒置放入36℃±1℃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2小时;培养后计数时,选择菌落数30-300的平板(有效平板),低于30记为“<检测限”,高于300需重新测试。

计数时需区分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用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圆形、凸起、有光泽),必要时用10倍放大镜辅助,避免误判。

结果计算与判定标准

悬浮粒子结果计算:每个采样点平均粒子数=3次采样数之和/3,所有点的总平均值需≤3520粒/m³(0.5μm)、≤29粒/m³(5μm)(ISO 5级要求)。

浮游菌结果计算:菌落浓度(CFU/m³)=(平板菌落数×1000)/采样体积;如采样500L,菌落数为0则记为“<2CFU/m³”,需≤5CFU/m³(百级标准)。

判定时需同时满足悬浮粒子与浮游菌要求:若其中一项超标(如0.5μm粒子数4000粒/m³),则工作台洁净度不合格,需排查过滤器破损、密封失效等原因后重新测试。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1732.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