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食品包装纸盒气候环境试验的抗压强度测试

食品包装纸盒的抗压强度是食品流通安全的关键保障,而实际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波动会直接改变纸板的物理性能,影响其抗压能力。将气候环境试验与抗压强度测试结合,能更真实地反映纸盒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是食品包装设计与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本文围绕这一主题,从关联逻辑、核心影响因素、测试流程等方面展开说明。

气候环境与纸盒抗压的内在关联

纸盒的抗压强度依赖于纸板纤维的结构完整性和瓦楞的支撑力,而气候环境(如湿度、温度)会通过改变纸板含水率破坏这一结构:湿度升高时,纤维素吸湿软化,纤维间氢键减弱,抗压强度下降;温度波动加速水分迁移,导致纸板经历“湿胀干缩”循环,多次循环后瓦楞结构松动,抗压能力持续降低。

传统的常温常压抗压测试无法模拟实际环境的影响。例如,某款蛋糕纸盒在常温下的抗压强度为500N,但在30℃、85%RH的高温高湿环境中放置24小时后,抗压强度降至300N——若未进行气候环境试验,企业可能低估运输过程中的破损风险。

影响抗压的核心气候因素

湿度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纸板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具有强亲水性,高湿度(如85%RH以上)环境下,纸板吸湿速度快,瓦楞芯纸的支撑力会显著下降,抗压强度可降低40%以上;而低湿度(如30%RH以下)则会使纸板失水变脆,抗压时易发生脆性断裂。

温度通过加速水分变化影响抗压强度。高温(如40℃)会加快纸板的吸湿或散失速度,其吸湿速度是常温(25℃)的2倍,抗压强度下降更快;低温(如-18℃)会使纸板中的水分结冰,纤维变脆,抗压时瓦楞楞峰易断裂。

温度循环(如从-20℃的冷库转移至25℃的仓库)会引发纸板的“湿胀干缩”:纸盒表面冷凝出水,水分渗透至内部,随后在常温下蒸发,导致纤维收缩,结构松动。经过3次循环后,抗压强度可下降30%左右。

气候试验前的样品准备

样品需具有代表性。应从同一批次、同一规格的纸盒中随机选取,数量不少于5个(符合GB/T 4857.2的要求),避免选取有折痕、污渍等瑕疵的样品,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需进行预处理。按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的要求,将样品置于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中调节24-48小时,直至质量变化不超过0.2%——预处理可消除生产、储存中的水分差异,确保试验初始状态一致。

保留实际包装状态。测试带内包装(如塑料膜)的纸盒时,需保留内包装,因其可减缓水分渗透;若去除内包装,试验结果会比实际更差,可能导致过度包装。

气候环境参数的设定要点

参数需模拟实际流通链路。例如冷藏食品的流通链路是“工厂冷库→冷藏车→超市冷柜”,则试验应设定4℃、85%RH的环境(冷藏车与冷柜的常见条件);常温食品需覆盖极端高温高湿(如35℃、85%RH),模拟夏季运输环境。

试验时间需足够。高温高湿环境(如35℃、90%RH)下,纸板12小时可达吸湿平衡,因此试验时间应设为24小时,确保纸板充分吸湿,反映真实性能。

抗压强度的测试流程

气候处理后的样品需快速转移。从气候箱取出后,1分钟内转移至抗压试验机,避免环境变化影响样品水分;测试时,将样品正放在压板中央,确保与压板平行,避免压力集中在一侧。

测试操作需规范。按GB/T 2679.8《纸和纸板 环压强度的测定》的要求,压板速度设为5mm/min,匀速下压至纸盒破坏,记录最大力值;样品数量不少于5个,计算平均值与变异系数(需≤10%),用Grubbs法剔除异常值,确保结果可靠。

试验中的常见误区规避

预处理不充分。部分企业为节省时间,将预处理时间缩短至12小时,此时样品水分未达到平衡,结果变异系数可达15%(预处理48小时仅6%),影响试验判断。

参数不符实际。某常温食品的流通环境是30℃、75%RH,但试验时设定为25℃、60%RH,导致抗压结果比实际高20%,实际运输中破损率达15%(试验中仅5%)。

样品放置歪斜。操作人员未调整样品位置,导致样品与压板偏差5°,抗压强度下降约10%;偏差10°,下降约20%——需确保样品与压板平行,避免压力集中。

不同食品场景的试验重点

冷藏食品(如新鲜蔬菜、乳制品):模拟4-10℃、85%-95%RH的低温高湿环境,重点测试冷凝水的影响,观察样品表面是否有积水,抗压强度降幅需≤30%,确保运输中不破损。

常温食品(如饼干、薯片):模拟35℃、85%RH的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测试48小时后的抗压强度,确保仍满足堆码要求(如堆3层时抗压≥400N)。

冷冻食品(如速冻饺子、冰淇淋):模拟-18℃、40%-60%RH的低温低湿环境,重点测试温度循环(3次-20℃→25℃)后的抗压强度,需≥350N,避免脆性断裂。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118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