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航空航天发动机高压涡轮机械环境试验的振动测试

航空航天发动机高压涡轮是将燃气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核心部件,工作时承受高温(可达1200℃以上)、高转速(数万转每分钟)、复杂载荷(离心力、燃气脉动、热应力),其结构完整性直接决定发动机的安全与寿命。机械环境试验中的振动测试,通过模拟真实工况下的振动激励,捕捉涡轮的振动响应信号,是识别结构缺陷、验证设计合理性、评估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对保障发动机服役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振动测试的核心目标

高压涡轮振动测试的首要目标是验证结构强度。涡轮转速可达20000rpm以上,离心力与燃气脉动会引发高频振动,通过测试动应力分布(如叶根、轮盘榫槽的应变),可确认是否超过材料疲劳极限(如高温合金的许用应变约1500με),避免疲劳断裂。

其次是识别共振风险。高压涡轮的固有频率若与工况激励频率(如转速频率、叶片passing频率)重合,会引发共振,导致振幅骤增、疲劳寿命急剧缩短。通过模态测试(如锤击法或激振器法)获取固有频率,可提前规避共振点(如调整叶片厚度改变固有频率)。

第三、检测装配与制造缺陷。例如叶根与轮盘榫槽间隙过大(超过0.05mm)、叶片安装角度偏差,会导致振动信号出现异常峰值(如频谱中出现1/2阶次频率);轮盘焊接缺陷(如未焊透)会使振动幅值随时间递增,通过趋势分析可及时发现。

最后是评估阻尼特性。高压涡轮的阻尼(如蜂窝密封的结构阻尼、涂层的材料阻尼)能衰减振动能量,测试振动衰减率(如自由振动的振幅衰减到1/e的时间),可评估阻尼结构的减振效果(如蜂窝密封的阻尼比可达0.05~0.1)。

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振动测试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分析软件及校准设备组成。传感器是“感知”振动的核心,常用类型包括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测振动加速度,量程±100~±1000g,频率范围0.5~20kHz)、高温应变片(测动应力,适用温度≤800℃,电阻变化率与应变成正比)、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非接触测转子径向振动,量程0~5mm,精度±1μm)。

数据采集仪负责将传感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需满足高采样率(≥2倍最高分析频率,如叶片振动频率10kHz,采样率需≥20kHz)、多通道(≥16通道,同时测轮盘、叶片、机匣的振动)、抗干扰(采用差分输入、屏蔽接地,抑制电磁干扰)要求,常用设备如NI PXIe数据采集系统。

分析软件用于处理与解读数据,关键功能包括模态分析(提取固有频率、振型)、阶次分析(跟踪转速相关的振动阶次,如1阶对应转子不平衡)、频谱分析(识别频率成分,如叶片passing频率=叶片数×转速频率),常用软件如LMS Test.Lab、B&K Pulse。

校准设备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包括振动校准台(校准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误差≤1%)、应变校准仪(校准应变片,保证应变测量精度±2%)、转速校准器(校准光电编码器,转速测量误差≤0.1%)。

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规范

传感器选择需匹配工况条件:高温区域(如涡轮叶片)需用高温加速度传感器(如Kistler 8763A,适用温度≤1200℃)或光纤传感器(无电磁干扰,耐高温);动应力测量需用高温应变片(如Vishay EA-06-062RE-120,耐温≤760℃),并做温度补偿(粘贴补偿片在同材料、同温度区域)。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需保证刚性:采用磁座(适用于低温区域,如机匣)或高温粘结剂(如EP-500,耐温≤600℃)固定,避免“安装共振”(安装刚度不足导致传感器固有频率降低,影响高频信号测量);安装面需打磨平整(粗糙度Ra≤1.6μm)、清洁(去除油污、氧化层),确保传感器与被测件刚性连接。

电涡流传感器安装需控制间隙:探头与转子表面的初始间隙需在传感器线性范围(如0~2mm)内,安装时用千分尺测量(误差≤0.01mm);探头轴线需与转子表面垂直(偏差≤2°),避免信号非线性误差(如偏差5°会导致输出电压变化10%)。

应变片安装需注意方向:沿应力主方向粘贴(如叶根的轴向或周向),粘贴前用丙酮擦拭表面(去除油污),用专用应变胶(如CY-121,耐温≤300℃)压实,确保粘结强度(剥离强度≥10MPa);导线需固定(用高温胶带缠绕),避免振动导致导线断裂或噪声。

测试参数的确定原则

测点布置需覆盖关键部位: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如应力集中区域、模态振型的反节点)选择测点,例如轮盘的内缘(承受离心力最大)、叶片的中部(一阶振型反节点)、机匣的支撑点(传递振动到机体);测点数量需满足模态分析要求(如n阶模态需≥2n个测点),一般布置16~32个测点。

采样频率需满足Nyquist定理:采样频率f_s≥2f_max(f_max为最高分析频率),例如高压涡轮的最高振动频率(叶片颤振频率)可达15kHz,采样频率需≥30kHz(实际常用40kHz,预留裕量);若采样频率不足,会导致信号混叠(如16kHz的信号被采样为14kHz,产生虚假频率)。

量程选择需覆盖最大预期值:加速度传感器量程需大于最大预期加速度(如高转速下的离心加速度可达1000g,量程选±1500g);应变片量程需大于最大预期应变(如叶根的动应变可达2000με,量程选±3000με),避免传感器饱和(输出信号失真)。

测试时长需覆盖全工况:包括启动(从0到最大转速)、稳定运行(最大转速持续10分钟)、停机(从最大转速到0)三个阶段,捕捉瞬态与稳态振动响应;例如启动过程中,转速从0升到15000rpm需30秒,测试时长需≥60秒(包含预触发10秒),确保捕捉启动瞬间的振动峰值。

试验工况的模拟方法

转速模拟需复现真实工况:采用高速动平衡机(如Schenck H4000,转速可达30000rpm)或涡轮试验台(用压缩空气驱动涡轮),模拟发动机的工作转速(如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速约15000rpm);转速控制精度需≤0.1%(如15000rpm时误差≤15rpm),确保激励频率稳定。

载荷模拟需还原真实激励:燃气脉动载荷用气动激励装置(如脉冲电磁阀,频率范围0~10kHz)模拟,输出压力脉动与真实燃气一致(如振幅±5kPa,频率等于叶片passing频率);离心载荷通过高转速直接产生(离心力F=mrω²,m为叶片质量,r为叶尖半径,ω为角速度),无需额外加载。

温度模拟需考虑梯度分布:采用感应加热(如中频感应炉,加热速率≤50℃/min)或火焰加热(如天然气火焰,温度可达1200℃),模拟涡轮的径向与轴向温度梯度(如轮盘中心温度300℃,叶尖温度1200℃);温度测量用热电偶(如K型热电偶,耐温≤1300℃),布置在测点附近(距离≤10mm),实时反馈温度。

边界条件需与真实一致:轮盘的安装方式需与发动机相同(如用拉杆螺栓固定在轴上,预紧力≥10kN);机匣的支撑刚度需匹配真实结构(如用弹性支座模拟发动机的安装节,刚度≥10^5 N/m);密封间隙需与真实一致(如叶片与机匣的径向间隙0.5mm),避免额外的气动激励。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流程

数据采集前需做准备:检查传感器连接(用万用表测电阻,应变片电阻约120Ω,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电阻约1000Ω)、校准设备(用标准振动台校准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误差≤1%)、系统接地(数据采集仪与试验台共地,接地电阻≤1Ω)。

采集过程需同步与触发:用转速传感器(如光电编码器,分辨率1024线)测转速信号,作为同步触发信号,使振动数据与转速同步(方便阶次分析);设置预触发(如预触发时长1秒),捕捉启动瞬间的振动(如转速从0升到1000rpm的瞬态响应)。

预处理第一步是滤波:采用数字滤波去除噪声,高通滤波(截止频率10Hz)去除试验台的低频振动(如地面振动),低通滤波(截止频率15kHz)去除传感器的高频干扰(如线缆振动);避免使用模拟滤波(会导致信号相位失真)。

第二步是去趋势:去除信号中的线性或非线性漂移(如温度变化导致传感器零点漂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趋势线,从原始信号中减去趋势线(如某加速度信号的漂移量为0.05g,去趋势后漂移量≤0.01g)。

第三步是平均处理:对稳定工况下的振动信号做多次平均(如10次平均),降低随机噪声(如环境噪声、电磁干扰),平均后的信号信噪比(SNR)需≥20dB(即信号幅值是噪声的10倍以上)。

异常振动的识别与分析

频谱分析是识别异常的基础:正常高压涡轮的频谱主要包含转速频率(f_r=转速/60,如15000rpm时f_r=250Hz)、叶片passing频率(f_p=Z×f_r,Z为叶片数,如20片叶片时f_p=5000Hz);若出现其他频率(如2f_r,可能是转子不对中;f_r/2,可能是叶片松动),需重点排查。

阶次分析用于跟踪转速相关的振动:通过阶次跟踪(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阶次域信号),可观察某阶次振幅随转速的变化(如1阶振幅随转速升高而增大,说明转子不平衡;3阶振幅在某转速下骤增,说明该转速对应的3阶频率与固有频率重合,引发共振)。

时域分析用于检测冲击信号:正常振动波形为正弦或余弦波,若出现尖峰脉冲(如振幅突然增大到正常的5倍以上),可能是叶片与机匣摩擦(如密封间隙过小)、叶片断裂(如叶尖脱落)或轮盘裂纹(如焊接处开裂)。

模态分析用于确认共振:若某转速下振幅骤增,通过模态测试(如锤击法)获取涡轮的固有频率,若固有频率与该转速对应的激励频率(如f=阶次×f_r)重合(误差≤5%),则确认共振(如涡轮一阶固有频率500Hz,转速10000rpm时f_r=166.7Hz,3阶次频率=500Hz,引发共振)。

趋势分析用于评估退化:对长期测试的振动数据做趋势分析(如每周测试一次,记录振幅变化),若振幅随时间递增(如每月增大10%),说明结构出现退化(如叶片磨损、轮盘疲劳裂纹扩展),需及时维修。

测试结果的有效性验证

校准验证:测试前用标准振动台(如B&K 4294)校准加速度传感器,施加10Hz、1g的标准振动,读取传感器输出电压(如100mV),计算灵敏度(100mV/g),与标称值(100mV/g)误差≤1%,符合要求。

重复性验证:同一工况下(如15000rpm、温度800℃)连续测试3次,振幅分别为0.61g、0.63g、0.62g,平均值0.62g,偏差≤3.2%(≤5%的允许值),说明数据稳定。

对比验证: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FEA)结果对比,例如有限元计算的涡轮一阶固有频率为510Hz,试验测得505Hz,误差0.98%(≤10%的允许值),说明FEA模型准确;动应力计算值为1200MPa,试验测得1180MPa,误差1.67%,符合要求。

工况复现验证:用发动机试车台的燃气驱动涡轮(真实工况),测试振动振幅为0.7g,与试验台(压缩空气驱动)测试的0.68g对比,误差2.9%(≤5%),说明试验台模拟的工况有效。

缺陷验证:若测试中发现异常振动(如频谱中出现2f_p频率),拆解涡轮检查,发现叶片与轮盘榫槽间隙过大(0.1mm,超过允许值0.05mm),调整间隙后重新测试,异常频率消失,验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87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