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环境试验的垂直振动测试方法

轨道交通车辆的机械环境试验中,垂直振动测试是评估车辆结构强度、部件可靠性及乘客乘坐舒适度的核心环节之一。其通过模拟车辆运行中的垂直方向振动载荷,验证车辆及零部件在实际工况下的性能表现,是车辆研发、定型及运维阶段的重要测试内容。本文将围绕垂直振动测试的具体方法展开,涵盖从准备到数据处理的全流程关键要点。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对象的状态确认是基础。需确保试验车辆或部件处于设计或量产状态,所有连接部位(如螺栓、卡扣)按工艺要求紧固,易损部件(如玻璃、塑料件)用泡沫或防护套包裹。若测试部件(如空调机组),需模拟实际安装刚度(如固定在专用台架上),避免安装条件差异影响结果。

试验大纲审查需严格对标。需明确引用标准(如GB/T 21563、EN 61373)、试验目的(强度验证/舒适度评估)及工况(直线/曲线运行对应的振动谱)。例如,舒适度测试需参考GB/T 12471,而强度测试需遵循GB/T 7928。

安全防护不可遗漏。测试区域用警示带隔离,设备可靠接地,试验人员佩戴防护耳机(防低频噪声)及安全鞋。整车测试时需关闭车门车窗,防止内部物品甩出。

测试设备的选型与校准

加速度传感器需匹配试验需求。压电式传感器响应快(适合高频振动,如转向架50-200Hz),电容式传感器精度高(适合低频振动,如车体1-10Hz)。量程选试验最大加速度的2倍(如城市轨道车辆0.8g,传感器量程选2g)。

安装方式影响测量准确性。磁吸式适用于铁磁性表面(车体钢结构),螺纹安装刚性最好(长期测试),粘接式用于非铁磁性表面(塑料部件)。安装时用水平仪校轴向,误差≤5°,避免引入横向分量。

数据采集系统需满足采样率与通道数。采样率为最高分析频率的5-10倍(如分析50Hz振动,采样率选250Hz);通道数需覆盖测点(如车体9个测点需8通道以上)。

设备校准需试验前完成。传感器用校准台测灵敏度(输入1g,记录输出电压);数据采集系统用信号发生器验证通道一致性(误差≤1%);振动台用标准传感器核对输出偏差(≤2%)。

测点的合理布置原则

测点选择以试验目的为核心。强度测试选应力集中部位(底架角座、空调支架);舒适度测试选乘客接触点(座椅座面/靠背、地板中心);部件测试选安装接口(车门销轴、蓄电池螺栓)。

测点数量兼顾全面与经济。整车测试纵向布3点(前/中/后)、横向布3点(左/右/中),共9点;转向架测侧梁与轴箱,共4点,避免冗余。

安装需保证紧密。安装面用酒精擦净,粘接式待胶水固化(10分钟)后测试;电缆用扎带固定,避免晃动产生噪声。

试验条件的科学设定

振动激励类型匹配工况。随机振动模拟轨道不平顺(常用),正弦振动模拟轮对不平衡(周期性激励),复合振动模拟复杂工况(如不平顺+不平衡)。

试验谱基于实际数据或标准。例如,某城市轨道车辆的PSD曲线:1-5Hz为0.01g²/Hz,5-20Hz为0.005g²/Hz,20-50Hz为0.001g²/Hz;无实际数据时参考GB/T 21563的推荐谱。

负载模拟实际状态。乘客负载用75kg配重块均匀放座椅;货物负载用钢块均匀分布;部件测试需开启工作状态(如空调制冷)。

试验时间按目的定。可靠性试验按加速系数算(如加速10倍,90万公里需300小时);性能验证需1-2小时。

测试流程的规范执行

预试验查异常。低幅值(20%-30%)振动5-10分钟,检查传感器信号(稳定无杂波)、试验对象(无响声/位移)、设备(输出一致)。异常则重新安装或紧固。

正式试验按大纲来。逐步加载(每步10%,持5分钟)至设定值,持续振动至规定时间。实时监控数据(RMS/PSD),超阈值则降幅检查;记录异常(如30分钟车门松动,紧固后继续)。

试验后全面检查。外观查裂纹(探伤)、变形(卡尺)、油漆脱落;功能查车门开关(10次)、空调制冷(出风口温度)、灯光亮度。恢复试验对象至初始状态。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预处理去干扰。低通滤波除高频噪声(截止频率60Hz,分析50Hz);小波变换剔除异常值(如传感器脱落的突变);均一化处理(统一单位g)。

时域分析评剧烈程度。算峰值(最大值)、RMS(均方根,评估能量)。例如,舒适度要求座椅RMS≤0.3g,强度要求峰值≤1g。

频域分析识振动源。FFT转频谱图,1-5Hz来自轨道不平顺,10-20Hz来自转向架固有振动,50-100Hz来自轮对不平衡。

结果评估对照标准。强度测试无裂纹/变形且峰值≤设计值;舒适度RMS≤0.3g且主要频率1-5Hz;部件测试无松动/功能异常且RMS≤0.2g,即判定合格。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91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