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雾试验是模拟海洋、工业盐雾环境的经典环境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产品的耐腐蚀性能。重量损失率作为盐雾试验后量化腐蚀程度的核心指标,通过腐蚀前后的质量差与初始质量的比值,将定性的外观腐蚀转化为可比较的定量数据,其计算方法的规范性与结果解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材料筛选、产品改进的有效性。
盐雾试验后样品重量损失率的基本定义
盐雾试验后样品的重量损失率(Weight Loss Rate, WLR),是指样品在盐雾环境中发生腐蚀后,其质量减少量与试验前初始质量的百分比比值。其核心逻辑是:腐蚀过程中,材料基体或涂层因化学反应导致部分物质转化为腐蚀产物或溶解,通过质量变化直接反映腐蚀严重程度。
与外观观察(如“表面有锈斑”)的定性描述不同,重量损失率是量化腐蚀的直接指标——例如,两个样品均出现锈斑,但若A的WLR为0.1%、B为0.5%,则B的腐蚀更严重。需注意的是,若样品带涂层,需明确WLR是涂层损失还是基体腐蚀的结果:仅当涂层破坏后基体腐蚀,WLR才反映基体性能。
重量损失率的单位通常为%,有时也会结合试验时间计算“单位时间重量损失率”(如g/m²·h),用于评估腐蚀速率。
重量损失率计算前的样品预处理要求
预处理是确保WLR准确性的关键,目的是消除杂质、腐蚀产物对质量测量的干扰,分为试验前初始重量准备与试验后腐蚀产物去除两步。
试验前初始重量(m₀)测量要求:样品需充分干燥(50-60℃烘箱干燥2小时,冷却至室温)、清洁(乙醇擦拭去除油污),使用万分之一克分析天平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例如,某钢铁样品三次测量值为100.0012g、100.0008g、100.0010g,则m₀取100.0010g。
试验后腐蚀产物去除要求:样品从盐雾箱取出后,需去除腐蚀产物但不损伤基体。疏松锈层可用尼龙毛刷、塑料刮刀机械去除;致密锈层需用化学法(如钢铁用5%盐酸+0.1%乌洛托品溶液浸泡),去除后用清水冲洗、乙醇脱水,再按试验前条件干燥。
预处理的一致性至关重要——若一批样品用机械法、另一批用化学法,结果会因腐蚀产物去除程度不同而偏差。
重量损失率的具体计算步骤与公式
重量损失率的计算遵循“初始质量-腐蚀后质量差-比值计算”的逻辑,具体步骤如下:
1、测量试验前初始重量m₀:按预处理要求得到样品干燥、清洁后的初始质量,多次测量取平均。
2、测量试验后剩余重量m₁:样品经盐雾试验、腐蚀产物去除、干燥后,用同一台天平测量质量。
3、计算质量差Δm:Δm = m₀-m₁(Δm为腐蚀导致的质量减少量)。
4、计算WLR:WLR = (Δm / m₀) × 100%。
举例说明:某铝合金样品m₀=50.0000g,盐雾试验240小时后m₁=49.8500g,则Δm=0.1500g,WLR=(0.1500/50.0000)×100%=0.3%。
需注意,多孔材料(如泡沫金属)需延长干燥时间(如真空干燥4小时),避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影响m₁测量。
重量损失率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计算环节的细节误差会放大结果偏差,需重点控制以下几点:
1、天平精度与校准:天平精度需达到样品初始质量的1/10000(如100g样品用0.001g精度天平),且每月校准一次——若天平漂移0.001g,对于10g样品,WLR误差会达0.01%。
2、腐蚀产物去除的“适度性”:用力过猛的机械去除会损伤基体(导致m₁偏小、WLR偏大),未完全去除锈层则m₁偏大、WLR偏小。需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方法有效性——如对已知腐蚀程度的样品,两种方法去除后结果一致则可行。
3、平行样品设置:至少3个平行样取平均,减少偶然误差。例如,3个样品WLR为0.28%、0.30%、0.32%,平均为0.30%。
4、环境温湿度控制:测量需在恒温恒湿环境(20±2℃、50±5%RH)中进行,避免样品吸水——潮湿环境中,干燥样品可能快速吸水,导致m₁偏大。
影响重量损失率结果准确性的常见因素
除预处理与计算细节外,以下外部因素也会直接影响WLR结果:
1、盐雾试验条件的一致性:盐雾参数(如5%NaCl溶液、pH6.5-7.2、35℃)需严格控制——若盐浓度变为10%,腐蚀速率加快,WLR会翻倍。不同条件下的WLR不可直接比较。
2、样品尺寸与表面积:表面积越大,与盐雾接触越多,WLR越大。比较不同材料时,需确保表面积一致(如均为100cm²),或计算“单位面积WLR”(WLR/表面积)消除尺寸影响。
3、材料成分与结构:不锈钢中铬含量越高,耐盐雾性越好,WLR越小;铝合金中镁含量过高会导致应力腐蚀,WLR增大。WLR需结合成分分析才能准确解读。
4、试验时间:WLR随试验时间延长而增大——24小时WLR为0.1%,48小时可能达0.25%。因此,WLR需标注试验时间(如“48小时盐雾后WLR=0.3%”)。
重量损失率在盐雾试验中的核心意义与应用价值
重量损失率是盐雾试验中最具实用价值的指标之一,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场景:
1、材料耐腐蚀性能的量化比较:筛选材料时,WLR可直接区分性能差异——钛合金WLR=0.05%、碳钢=1.2%,则钛合金耐盐雾性更优。这种比较是外观观察无法替代的。
2、涂层或表面处理效果验证:电镀镍层样品72小时盐雾后WLR=0.02%,说明涂层防护良好;若WLR=0.1%,则可能是电镀针孔缺陷导致基体腐蚀。
3、产品寿命预测:通过加速盐雾试验(如1000小时WLR=5%),结合实际环境腐蚀速率(假设为盐雾的1/10),可预测产品寿命约10000小时(417天)。
4、行业标准符合性验证:汽车零部件要求48小时盐雾后WLR≤0.5%,若测试结果0.4%则符合标准,0.6%则需改进材料。
重量损失率与其他盐雾试验评价指标的关联
盐雾试验的评价指标分为定性(外观、腐蚀面积比)与定量(WLR、电化学阻抗)两类,理解WLR与其他指标的关联,可更全面评估腐蚀性能:
1、与外观评级的关联:外观评级(如“3级中等腐蚀”)是定性描述,WLR是定量补充——两个外观3级的样品,若WLR分别为0.3%、0.5%,则后者腐蚀更严重(如点蚀)。
2、与腐蚀面积比的关联:腐蚀面积比反映腐蚀分布(均匀/局部)——若A样品腐蚀面积10%、WLR0.1%(均匀腐蚀),B样品腐蚀面积5%、WLR0.2%(局部点蚀),则B的腐蚀深度更大。
3、与电化学指标的关联:电化学阻抗(EIS)反映涂层防护能力,WLR反映最终腐蚀结果——若涂层EIS值高(防护好),则WLR低;若EIS下降(涂层破坏),WLR会显著上升。两者结合可分析腐蚀机制(如涂层失效原因)。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