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金属粉末冶金制品化学环境试验的孔隙腐蚀试验检测方法

金属粉末冶金制品因成型工艺特点存在大量孔隙,这些孔隙易成为腐蚀介质的“通道”,引发孔隙腐蚀,严重影响制品服役寿命。孔隙腐蚀试验作为评价其化学环境适应性的关键手段,需通过科学检测方法揭示腐蚀机制与失效规律。本文从样品准备、试验设计、评价指标等方面,系统阐述金属粉末冶金制品孔隙腐蚀试验的专业检测方法。

孔隙腐蚀的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

孔隙腐蚀是腐蚀介质渗入制品孔隙后,在孔隙内部或表面发生的局部腐蚀,初期表现为孔隙内的隐蔽腐蚀,后期扩展至表面时制品已接近失效。与致密金属的全面腐蚀不同,孔隙腐蚀的“闭塞电池效应”是核心机制——孔隙内介质的pH值降低(如NaCl溶液中,Fe²+水解使pH降至3-4),氧化性增强,加速局部腐蚀。

孔隙特征是影响腐蚀的关键:孔隙率越高(粉末冶金制品通常为5%-30%),腐蚀介质接触面积越大,失重率越高;孔隙尺寸越小(<10μm),越易形成闭塞电池,腐蚀深度更深;开放孔隙(连通表面与内部)的腐蚀风险远高于封闭孔隙(孤立于内部),因前者是介质渗入的直接通道。基体材料的耐蚀性也起作用,如不锈钢基制品依赖Cr₂O₃钝化膜阻挡腐蚀,但孔隙破坏钝化膜连续性后,腐蚀会迅速蔓延。

试验前的样品准备要点

样品准备需围绕“代表性+清洁度”展开:首先测定孔隙率——采用水银压入法(GB/T 21650.1-2008)或气体吸附法(GB/T 19587-2017),该参数是后续结果的核心参考(孔隙率20%的样品失重率可能是5%样品的3倍)。

其次选取“关键部位”作为试样,如齿轮齿面、轴承内圈,尺寸建议10mm×10mm×5mm(过小易丢失,过大浸泡不均);最后预处理: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去油污),60℃真空干燥2h(防氧化),冷却后称重(精度0.1mg),记录初始质量m₀。

需注意,预处理后样品应立即试验,避免放置>24h导致表面重新氧化,影响结果重复性。

试验溶液的设计逻辑与选择

试验溶液需模拟实际使用环境,核心是“介质+浓度+温度”的匹配:中性环境(海洋、大气)选3.5%NaCl溶液(接近海水盐度),温度35℃;工业酸性环境(化工设备)选0.5mol/L H₂SO₄溶液,温度50℃;碱性环境(洗涤剂设备)选1mol/L NaOH溶液,温度40℃。

溶液配制需高精度:用去离子水(电阻率>18MΩ·cm)溶解分析纯试剂,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pH计校准(3.5%NaCl溶液pH需6.5-7.0)。避免用自来水——其中的Cl⁻、Ca²+等杂质会干扰腐蚀反应,导致结果偏差。

孔隙腐蚀试验的流程设计

试验分“浸泡法”与“电化学法”,结合可全面评价腐蚀行为:

(1)浸泡腐蚀试验:将样品浸入溶液(液面高10mm),加盖密封。周期设为168h(7天)、336h(14天)等,定期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冲洗,软毛刷去除疏松腐蚀产物(避免损伤基体),60℃真空干燥2h,称重记录m₁,计算失重率W=(m₀-m₁)/m₀×100%。用光学显微镜(200倍)观察孔隙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腐蚀深度(精度±1μm),取5个孔隙平均值。

(2)电化学试验:用于揭示机制。将样品用导电胶粘在铜线上,环氧树脂封装(仅暴露1cm²试验表面);2000目砂纸打磨表面(去氧化膜),丙酮超声清洗10min;浸入溶液稳定30min,测开路电位(OCP,变化<1mV/min时稳定);极化曲线扫描(速率0.166mV/s,范围OCP±200mV),记录腐蚀电流密度Icorr(腐蚀速率指标)与孔蚀电位Epit(越低越易腐蚀);电化学阻抗谱(EIS,频率100kHz-10mHz),拟合得电荷转移电阻Rct(越小腐蚀越快)与双电层电容Cdl(越大表面越活化)。

腐蚀结果的评价与分析要点

评价需结合“宏观+微观+电化学”指标:

宏观指标:失重率——孔隙率20%的铁基样品在3.5%NaCl中浸泡168h,失重率可达1.5%-2.0%,孔隙率5%的仅0.3%-0.5%;腐蚀面积百分比——用ImageJ分析显微照片,开放孔隙腐蚀面积占比可达60%,封闭孔隙仅10%。

微观指标:腐蚀深度——开放孔隙可达50-100μm,封闭孔隙10-20μm;腐蚀产物分析——EDS检测到Cl⁻(NaCl溶液)说明介质渗入,XRD显示Fe₃O₄(初期)或FeOOH(后期),可判断腐蚀阶段。

电化学指标:Icorr越大腐蚀越快(孔隙率20%样品Icorr为1.2×10⁻⁴A/cm²,5%样品为2.5×10⁻⁵A/cm²);Epit<-200mV(SCE)说明易发生严重腐蚀;Rct从10⁴Ω·cm²降至10³Ω·cm²,说明孔隙内表面活化。

试验中的注意事项与误差控制

(1)样品密封:电化学试验封装需彻底,避免溶液渗入非试验表面导致“假腐蚀”;(2)溶液稳定:浸泡试验每7天换液,防止浓度变化(如NaCl溶液因蒸发浓度升高);(3)数据重复:每个条件做3个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RSD)>5%需重测(如3个样品失重率1.5%、1.8%、2.2%,RSD=18%,需检查预处理或溶液);(4)安全防护:处理酸碱溶液需戴丁腈手套与护目镜,避免溅到皮肤;电化学试验防止电极短路(损坏设备)。

相关标准的应用与差异

不同标准侧重不同:ISO 10289-2017是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金属,强调孔隙率,评价指标包括失重率、腐蚀深度、孔蚀电位;ASTM G48-2020针对不锈钢,重点测临界点蚀温度(CPT),需用恒电位仪;GB/T 10123-2022等效ISO 10289,对国内制品的溶液配制与结果评价更详细。如不锈钢齿轮选ASTM G48,铁基轴承选ISO 10289或GB/T 10123。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227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