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环境试验设备(如恒温恒湿箱、生物安全柜、CO₂培养箱等)是生物实验室开展可靠性试验、细胞培养、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核心工具,其维护记录不仅是设备状态追溯的“病历本”,更是实验室合规性(如CNAS认可、GMP认证)的关键证据。明确维护记录的管理要求与保存期限,既能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也能规避因记录缺失引发的监管风险。
维护记录的基本内容框架
维护记录需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首先是设备基本信息,包括唯一编号(如“BSC-001”代表1号生物安全柜)、型号(如Thermo 1300系列)、生产厂家、安装日期及放置地点(如“细胞房3楼A区”),这是记录的“身份标识”。其次是维护实施信息,需明确维护日期(精确到日)、执行人员(需标注资质,如“张三,实验室设备管理员,持证编号XX-2021”)及维护类型(日常保养、故障维修、定期校准)。
维护内容是记录的核心,日常保养需细化至具体操作:比如生物安全柜的清洁,要写“清洁内壁用75%乙醇擦拭,风门导轨用无尘布蘸取异丙醇清理,HEPA过滤器表面用压缩空气吹扫(压力≤0.3MPa)”;故障维修需记录“故障现象(温度显示跳变)、排查过程(检查热电偶接线松动)、维修措施(重新焊接接线并包裹绝缘胶带)”;定期校准要附校准报告编号(如“CAL-2023-045”)及关键参数偏差值(如“温度设定37℃,实际测量37.2℃,偏差≤±0.5℃,符合要求”)。
此外,记录还需包含耗材更换信息(如“2023年10月更换CO₂培养箱红外传感器,型号SENSOR-007,供应商XX生物”)及维护验收结果(如“维护后运行4小时,温度波动≤0.3℃,湿度稳定在50%±5%,验收合格”),验收人需签字确认,确保维护效果可验证。
维护记录的实时性与真实性管理
实时性是维护记录的基本要求,需在维护完成后24小时内完成记录填写或系统录入。例如,上午完成生物安全柜的HEPA过滤器更换,下午需将更换时间、过滤器型号、安装过程照片(拍摄过滤器包装标签与安装后的位置)录入LIMS系统,避免事后记忆偏差导致信息遗漏。
真实性管理需通过“人证合一”保障:维护人员需在记录上签字(或电子签名),不得代签;关键操作(如校准、故障维修)需附佐证材料,比如校准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的实时数据照片,故障维修时拍摄的损坏部件照片(如“损坏的温度传感器接线端腐蚀照片”)。对于电子记录,需启用时间戳功能(如阿里云时间戳服务),确保记录生成时间不可篡改。
若发现记录错误,需采用“划改法”修正:在错误内容上划一条横线(保留原内容可辨),旁注正确信息、修改日期及修改人签名,不得直接涂抹或删除。例如,将“维护日期2023年11月5日”误写为“2023年10月5日”,需划改“10”为“11”,旁注“修改人:李四,2023年11月6日”。
维护记录的分类归档规则
维护记录需按“设备类型+时间”双层分类:首先按设备功能类型归档,如设立“恒温恒湿箱”“生物安全柜”“摇床”“CO₂培养箱”四个主文件夹;每个主文件夹下按年份分文件夹(如“2023年”“2024年”),年份文件夹内再按月归档(如“2023年10月”)。
每份记录需赋予唯一编号,编号规则建议为“设备编号+年份+月份+流水号”,例如“THX-001-2023-10-001”(THX代表恒温恒湿箱,001是设备编号,2023-10是月份,001是当月第1次维护)。编号需与设备台账一一对应,确保通过编号可快速定位设备与记录。
纸质记录需存储在防火、防潮的档案柜中(如带温湿度控制的档案柜,温度18-25℃,湿度40%-60%),档案柜需加锁,钥匙由专人保管(如实验室管理员)。电子记录需同步存储至本地服务器与云端(如AWS S3存储桶),避免单一存储介质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保存期限的法定与技术依据
保存期限首先需满足法规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RB/T 214-2017)明确“实验室应保存记录至少6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与产品质量相关的设备维护记录,需保存至产品有效期后1年,若产品无有效期则保存至产品退市后2年”;《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要求生物安全柜的维护记录保存至少10年。
技术因素也是确定保存期限的关键:设备使用寿命结束后,记录需继续保存5年,因为可能涉及历史实验数据的追溯。例如,某台恒温恒湿箱于2013年投入使用,2023年报废,其维护记录需保存至2028年,若2025年某批药品出现稳定性问题,需追溯2020年该设备的温度记录,此时未销毁的记录可提供关键证据。
对于承担临床试验的实验室,设备维护记录需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10年,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要求,确保试验数据的可追溯性。
不同设备类型的保存期限差异
生物安全柜:因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风险等级高,维护记录需保存10年,覆盖其通常8-10年的使用寿命,且需保存至设备报废后2年,确保生物安全事件的追溯。
恒温恒湿箱(用于药品稳定性试验):需保存至试验样品有效期后1年。例如,某批药品有效期至2025年12月,该设备2023年的维护记录需保存至2026年12月,确保药品有效期内的环境条件可追溯。
CO₂培养箱(用于细胞培养):保存6年,符合实验室通用要求,若用于干细胞研究,需延长至8年,因为干细胞实验周期长,需长期追溯细胞培养环境。
普通摇床(用于细菌培养):功能简单,风险低,维护记录保存3年即可,若摇床用于普通教学实验,保存2年也可满足要求。
数字化记录的存储与备份要求
数字化记录需采用“本地+云端”双备份策略:本地服务器需使用RAID 5磁盘阵列(至少3块硬盘,可容忍1块硬盘故障),确保本地数据安全;云端需选择合规的云服务商(如阿里云、华为云),启用版本控制功能,保留记录的历史版本(如最近6个月的修改记录),避免误删或篡改。
定期验证备份的有效性:每季度需从云端恢复一份随机选择的记录(如2022年3月的生物安全柜维护记录),检查恢复后的记录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确,确保备份数据可用。
电子记录需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如U盾签名),确保签名人身份可识别、签名不可篡改。例如,维护人员通过U盾在LIMS系统中签署记录,系统自动生成包含签名时间、签名人信息的电子签名块。
维护记录的查阅与借阅规范
内部人员查阅记录需填写《记录查阅申请表》,注明查阅人、查阅时间、查阅目的(如“查阅2023年5月恒温恒湿箱的校准记录,用于验证某批样品的稳定性数据”),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由管理员协助查阅,不得私自复制或修改记录。
外部人员(如监管部门、客户)借阅记录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借阅时需登记借阅单位、借阅人身份信息、借阅记录名称及编号,且不得带出实验室。若需复制,需在复制件上加盖“与原件一致”章,并注明复制日期与复制人。
查阅或借阅结束后,管理员需在《记录管理台账》中登记归还时间,确保记录不丢失。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