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无人机在物流、电力巡检、地理测绘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作业环境常涉及高温、低温、高湿度、低气压等复杂气候条件。续航时间作为无人机作业能力的核心指标,直接受气候环境影响——例如低温会降低电池活性,高温可能引发电池过热保护,低气压会增加电机能耗。因此,开展气候环境试验中的续航时间变化测试,是评估无人机环境适应性的核心环节,需通过系统流程与精准监测,揭示气候因子对续航的影响规律。
气候环境试验的核心因子与作用机制
工业无人机气候环境试验的核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三类,每类因子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续航。温度作用于电池与电机:低温(-10℃以下)会减慢电池活性物质扩散速度,降低放电效率;高温(40℃以上)加速电池内部副反应,消耗活性物质。湿度影响电路绝缘:高湿度(90%RH以上)可能导致电路板漏电流增加,额外消耗电量。气压影响气动效率:低气压(5000米海拔)下空气密度降低,电机需提高转速维持升力,增加功耗——据测试,海拔每升高1000米,电机功耗约增加5%~8%。
这些因子常协同作用:例如高海拔与低温结合时,电池活性下降与电机功耗增加的叠加,会导致续航衰减更明显;高温与高湿度结合时,电池过热与电路漏电流的共同影响,可能使续航缩短超过单一因子的总和。因此测试需明确区分单一与复合因子的作用。
测试标准与试验系统组成
续航测试需遵循GB/T 38924-2020、GJB 150A-2009等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试验环境(如高温40℃~55℃、低温-40℃~-10℃)、流程(如暴露时间、重复次数)及评价指标(如续航衰减率)。例如GB/T 38924-2020要求低温试验需暴露4小时,确保无人机各部件温度与环境一致。
试验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一、环境模拟设备(如高低温湿热试验箱、低气压试验箱),需保证环境均匀性(温度偏差≤±2℃)。
二、续航监测系统(BMS数据采集仪、飞控记录仪、续航计时器),用于实时获取电池电压、电机转速等参数。
三、辅助设备(如无人机固定装置、温度传感器),避免气流干扰或局部环境差异。
若采用实际飞行测试,试验箱需有足够空间(无人机尺寸3倍以上),且气流速度≤0.5m/s——气流过大会增加电机额外做功,导致续航测试偏差。
测试流程的设计与实施
测试遵循“基准测试—环境暴露—工况测试—重复验证”闭环流程。首先是基准测试:在标准环境(25℃±2℃、45%~55%RH、101.3kPa)下,按标准飞行模式(如定高巡航、速度5m/s)测续航,重复3次取平均值(T0),消除个体差异。
接下来是环境暴露预处理:将无人机放入试验箱静置(如低温暴露4小时、高温暴露2小时),确保各部件与环境热平衡——若预处理不充分,试验初期无人机因温度梯度会出现性能波动(如低温下电池表面凉但内部未达环境温度,放电效率不稳定)。
然后是工况测试:在目标环境下,按基准模式飞行,记录电池降至截止电压(如锂电池3.0V/cell)的时间(T1)。测试中需实时监测参数:电池电压(每1秒采集1次)、电流(监测放电速率)、电机转速(飞控数据)、电池温度(Pt100传感器)。例如高温试验中,电池温度超60℃时BMS启动保护,需立即停止测试。
最后是重复验证:每完成一次环境测试,将无人机在标准环境恢复2小时,重复测试2次,取3次T1平均值——减少随机误差(如某次姿态偏差导致的功耗增加)。
不同气候环境的具体测试要点
### 高温环境(45℃、2小时暴露)
高温下电池易过热,需监测电池温度(贴在电池中间位置),超60℃时降低飞行速度(如从5m/s降至3m/s);同时关注电机转速——高温使电机绕组电阻增大,转速需提高3%/10℃维持升力,增加功耗。例如某无人机在45℃下,电机转速从3000rpm升至3100rpm,续航从60分钟降至45分钟,衰减率25%。
### 低温环境(-20℃、4小时暴露)
低温下电池活性下降,需提前将电池充满电(SOC 100%),避免冷启动时电压骤降;监测电池电压,若降至3.2V/cell(高于基准截止电压)需停止测试,防止析锂损伤容量。例如-20℃时,电池容量衰减30%,续航约为T0×70%(如T0=60分钟,T1=42分钟)。
### 高湿度环境(25℃、95%RH、4小时暴露)
高湿度易导致电路受潮,需检查无人机密封(如电池舱胶条);监测静态电流(飞控、GPS等功耗),若从基准50mA升至80mA,说明漏电流增加。例如某无人机在95%RH下,静态电流增30mA,续航从60分钟降至55分钟,衰减率8%。
### 低气压环境(50kPa、2小时暴露)
低气压下空气密度降为标准的50%,电机需提转速至1.4倍维持升力(转速与空气密度平方根成反比),功耗增约180%(功耗∝转速³)。例如某无人机在50kPa下,转速从3000rpm升至4200rpm,续航从60分钟降至21分钟。
关键参数的监测与关联分析
1、电池电压:放电曲线分三阶段,环境因子会改变曲线形状——低温下恒压阶段(4.2V~3.7V)缩短,电压下降阶段提前;高温下恒压阶段电压略降(如从4.2V降至4.1V)。
2、电池电流:直接反映功耗(P=V×I)。低温下电池内阻增3倍(-20℃时),放电电流减小,但电机需更大扭矩,电流又会增加——通过电流可计算实时功耗,预测续航(T=E/P,E为电池容量)。
3、电池温度:最佳工作温度20℃~40℃,温度每升10℃,续航降约5%~10%。例如35℃时续航为T0×0.9,55℃时为T0×0.7。
4、电机转速:与功耗成三次方关系(P∝n³)。低气压下转速提40%,功耗增180%,续航骤降——通过转速可定量计算功耗对续航的影响。
关联分析常用线性回归:将环境因子(如温度差)作为自变量,续航作为因变量,建立模型(如T1=60-0.01×T²,T为环境与基准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可直观展示温度对续航的非线性影响。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结果评价
首先计算续航衰减率:η=(T0-T1)/T0×100%,是评价环境适应性的核心指标——通常要求高温衰减≤30%、低温≤40%、高湿度≤10%、低气压≤60%。
然后是相关性分析:用皮尔逊系数(r)判断参数与续航的关联——如电池温度与续航r=-0.92(高度负相关),电机转速与续航r=-0.85(显著负相关)。
接下来是方差分析:判断环境因子的显著性——若温度因素的P值<0.01,说明温度对续航极显著影响。例如某无人机温度P值=0.001,说明温度是关键影响因子。
最后是趋势分析:绘制“环境因子-续航”曲线——如低温下温度从25℃降至-20℃,续航从60分钟线性降至35分钟,斜率-1分钟/℃(每降1℃,续航减1分钟);低气压下气压从101.3kPa降至50kPa,续航从60分钟指数降至20分钟。
测试中的注意事项与问题解决
1、环境均匀性:试验箱内放多个传感器(如无人机周围10cm处3个),确保温度偏差≤±2℃;若偏差大,调整风循环系统(增大风扇转速)。
2、飞行一致性:保持负载、模式与基准一致——若基准负载0.5kg,环境测试负载变0.3kg,会导致续航增加,影响对比。
3、电池一致性:选同一批次、初始容量偏差≤2%的电池——若电池A容量2000mAh、B1950mAh,基准续航A=60分钟、B=58.5分钟,环境测试中B的衰减率会被高估。
常见问题解决:低温下电池无法启动,可提前用恒温箱预热1小时(使电池内部达10℃以上);高温下电池过温,可降低飞行速度或加散热片;高湿度下电路短路,可涂三防漆或放硅胶袋;低气压下无法维持升力,可换大旋翼或提电机功率。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