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工业干燥机风机机械环境试验的振动测试

工业干燥机风机是干燥系统的核心动力部件,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机械环境试验中的振动测试,是评估风机在复杂工况下抗振性能、发现潜在故障隐患的关键手段。本文将从振动测试的意义、原理、标准、准备、传感器选型、流程及数据处理等维度,系统解析工业干燥机风机振动测试的核心要点。

振动测试对工业干燥机风机的意义

工业干燥机风机的振动问题是引发设备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风机运行时,若振动幅值超过允许范围,会导致轴承滚珠与滚道的异常磨损,缩短轴承使用寿命;长期高频振动还会造成叶轮叶片的疲劳开裂,甚至叶轮失衡加剧振动的恶性循环。

此外,风机振动会传递至干燥机箱体,引发箱体共振,不仅增加生产环境的噪音污染(往往超过85dB的职业健康限值),还可能导致干燥物料的均匀性下降——比如振动会使物料在干燥腔内分布不均,影响水分蒸发效率。

更为严重的是,剧烈振动可能导致风机与干燥机的连接螺栓松动,甚至风机底座断裂,引发设备停机事故,给企业造成停机损失与维修成本。因此,通过振动测试提前识别风机的振动异常,是保障干燥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振动测试还能为风机的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比如通过测试发现某型号风机在高负载下的共振点,可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角度或增加机壳的阻尼材料,改善其抗振性能。

振动测试的基本原理与参数指标

振动测试的核心是通过传感器采集风机振动的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分析。振动的基本物理量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反映振动的幅值大小(单位:μm),速度反映振动的能量传递(单位:mm/s),加速度反映振动的冲击强度(单位:m/s²)。

在工业风机测试中,常用的参数指标有:峰峰值(Peak-Peak)——振动位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振动的总幅值;有效值(RMS)——振动信号的均方根值,反映振动的能量大小,更能体现长期振动对设备的损伤;峰值(Peak)——振动信号的最大值,反映瞬时冲击强度。

频率范围也是振动测试的关键参数。工业干燥机风机的振动频率通常涵盖低频(10Hz以下,比如底座共振)、中频(10-1000Hz,比如叶轮转频、轴承滚动体频率)、高频(1000Hz以上,比如叶片与气流的撞击频率)。测试系统需覆盖风机可能产生的频率范围,才能准确捕捉异常信号。

例如,风机轴承的滚珠磨损会产生高频振动(通常在1000-5000Hz),若测试系统的频率上限仅为500Hz,则无法检测到这一异常;而叶轮失衡导致的振动频率通常等于风机的转频(比如风机转速为1500rpm,转频为25Hz),属于中频范围,需确保测试系统能准确采集这一频率的信号。

工业干燥机风机振动试验的标准依据

振动试验需遵循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规范性与可比性。常用的标准包括GB/T 2423.10-2019《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该标准规定了正弦振动试验的条件与程序,适用于评估风机在正弦振动环境下的性能。

ISO 10816-3:2009《机械振动 评价机器振动状态的基础 第3部分:额定功率大于15kW的工业机器》是评估工业风机振动状态的重要国际标准,其中明确了不同转速风机的振动限值——比如转速在1500rpm的风机,轴承座的振动速度RMS值应不超过4.5mm/s(刚性基础)或7.1mm/s(柔性基础)。

行业标准方面,JB/T 8689-2013《通风机 振动测定》针对通风机的振动测试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测试点的位置(轴承座的水平、垂直、轴向三个方向)、测试仪器的要求(精度不低于±5%)、测试结果的评定方法。

此外,部分企业会根据自身产品的使用场景制定企业标准,比如针对高温干燥机的风机,会在标准中增加高温环境下的振动测试要求(比如试验温度为150℃,持续时间为4小时),以模拟实际工况的严苛环境。

振动测试的前期准备工作

测试前需确认风机的安装状态:风机底座应固定在刚性基础上,螺栓扭矩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为80-120N·m),避免测试过程中风机移位;联轴器(若为联轴器传动)的对中偏差应控制在0.1mm以内(径向)与0.05mm以内(轴向),对中不良会导致额外的振动信号,影响测试结果。

需清理测试环境:测试区域应避免放置其他振动设备(比如相邻的泵组),若无法避免,需在风机底座下加装隔振垫(比如橡胶隔振垫或弹簧隔振器),减少外界振动的干扰;测试现场的电缆、管道应固定牢固,避免因自身振动与风机接触产生虚假信号。

试验负载的设定是模拟实际工况的关键:工业干燥机风机的负载通常由干燥腔内的风压决定,测试前需通过风管上的调节阀调整风压至额定值(比如1500Pa),或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转速至额定转速(比如1500rpm),确保测试负载与实际运行负载一致。

还需检查风机的润滑状态: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液位应在油窗的1/2-2/3之间,润滑油的粘度符合季节要求(比如冬季用32号机械油,夏季用46号机械油),润滑不良会导致轴承摩擦增大,产生异常振动,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最后,需准备测试基线数据:若风机为新安装或刚维修完毕,应在正常运行24小时后采集基线数据(比如振动速度RMS值为2.1mm/s),后续测试可与该数据对比,判断振动是否异常。

振动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要求

工业风机振动测试常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其优势在于频响范围宽(通常为0.5-10000Hz)、灵敏度高(10-100mV/g)、体积小,适合安装在风机的狭小空间(比如轴承座侧面)。传感器的量程需根据风机的预计振动幅值选择——比如风机的最大振动加速度为5g,则应选择量程为±10g的传感器,留有足够的余量。

传感器的安装方式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磁座吸附法(利用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快捷,适合临时测试,但磁座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需小于0.1mm,避免松动;螺栓固定法(用M5或M6螺栓将传感器固定在安装孔上)稳定性最好,适合长期监测,但需在风机轴承座上预先加工安装孔;胶粘法(用氰基丙烯酸酯胶将传感器粘在测试点)适合无安装孔的部位,但需确保胶粘剂完全固化(通常24小时)后再测试。

测试点的选择需覆盖风机的关键部位:轴承座是必测部位,需采集水平(H)、垂直(V)、轴向(A)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水平方向反映联轴器对中情况,垂直方向反映叶轮失衡情况,轴向方向反映轴承的轴向间隙;叶轮罩的顶部可采集叶轮的振动信号,判断叶片是否有积灰或变形;机壳的出口端可采集气流脉动导致的振动信号。

传感器的线缆需采用屏蔽线(比如RVVP 2×0.5mm²),并远离动力电缆(至少30cm),避免电磁干扰;线缆的固定需用扎带或卡子,避免线缆晃动与风机接触产生噪声信号;线缆的长度应尽可能短(不超过5m),减少信号衰减——若需长距离传输,应使用信号放大器(增益为10或100倍)。

振动测试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第一步是预运行:将风机启动,在空载状态下运行10-15分钟,让轴承温度达到工作温度(通常为40-60℃),避免因轴承冷态下的摩擦阻力大导致的虚假振动信号;预运行过程中需观察风机的运行状态,若有异常噪音或剧烈振动,应立即停机检查。

第二步是加载至额定工况:通过调节阀调整风压至额定值(比如1500Pa),或通过变频器调整转速至额定转速(比如1500rpm),保持负载稳定(波动不超过±5%);加载完成后,需稳定运行5分钟,让风机进入稳定状态。

第三步是数据采集:启动测试系统(比如便携式振动分析仪或在线监测系统),设置采集参数(频率范围:0-2000Hz,采样率:4096Hz,采集时间:10s);依次采集每个测试点的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记录对应的转速、负载、温度(轴承温度与环境温度);每个测试点需采集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第四步是变工况测试(若需要):根据试验要求,调整风机的负载(比如从50%到100%额定负载)或转速(比如从1000rpm到2000rpm),采集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数据,分析风机在全工况范围内的振动特性;变工况过程中需缓慢调整负载或转速(每分钟变化不超过100rpm),避免冲击荷载。

第五步是停机后的检查:测试完成后,关闭风机,等待风机完全停止(通常5-10分钟),检查传感器是否松动,线缆是否有磨损,测试系统是否有异常;同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比如某测试点的振动值突然升高),便于后续分析。

振动数据的分析与异常判断

时域分析是最基础的分析方法:通过观察振动波形是否为正弦波(正常振动),若波形中有尖锐的冲击脉冲(比如每隔一定周期出现一次峰值),则可能是轴承滚珠与滚道的点蚀(冲击频率等于轴承的滚珠频率);若波形的幅值忽大忽小,可能是叶轮有积灰导致的失衡(失衡频率等于风机转频)。

频域分析(通过FFT变换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谱)是判断异常原因的关键:转频(f= n/60,n为转速rpm)是风机振动的基础频率,若转频处的振幅明显高于其他频率(比如是其他频率的2倍以上),则说明叶轮失衡;轴承的特征频率(比如滚珠频率f_b= (n/60)×(D/d)×(1-(d/D)×cosθ),其中D为轴承外径,d为滚珠直径,θ为接触角)若出现峰值,则说明轴承有磨损;叶片通过频率(f= n/60×Z,Z为叶片数量)若出现峰值,则说明叶片与气流的相互作用异常(比如叶片间距不均)。

对比基线数据是判断振动是否异常的有效方法:若某测试点的振动速度RMS值从基线的2.1mm/s上升至5.2mm/s(超过ISO 10816的限值4.5mm/s),则说明风机存在异常;若振动值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比如每天上升0.5mm/s),则需立即停机检查。

还需结合其他参数综合判断:比如轴承温度从正常的50℃上升至70℃,同时振动速度RMS值上升至6.0mm/s,说明轴承润滑不良或磨损加剧;风机的电流从正常的10A上升至12A,同时振动幅值上升,说明叶轮有积灰或气流阻力增大。

测试过程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排除

外界振动干扰是常见问题:比如相邻的泵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地面传递至风机,导致测试值偏高。排除方法:在风机底座下加装隔振垫(比如橡胶隔振垫,厚度为20mm),或调整测试时间(在泵组停机时测试);若无法避免,可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外界振动的频率(比如泵组的转频为50Hz),并在数据处理时将该频率的信号过滤掉。

电磁干扰会导致测试信号中出现高频噪声(比如50Hz或100Hz的正弦波):主要原因是传感器线缆靠近动力电缆或未接地。排除方法:将传感器线缆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至少30cm),并将测试系统的接地端(PE)与风机的接地端连接(接地电阻小于4Ω);若仍有干扰,可在传感器线缆两端加装磁环(ferrite core),抑制高频噪声。

安装不当导致的虚假信号:比如传感器磁座松动,会导致测试值忽高忽低;传感器与测试点之间有油污或灰尘,会影响振动的传递。排除方法:安装传感器前,用酒精擦拭测试点表面(去除油污与灰尘),确保表面粗糙度Ra小于3.2μm;安装后,用手轻轻晃动传感器,确认无松动;测试过程中,若发现测试值异常波动,应立即检查传感器的安装状态。

负载不稳定导致的振动波动:比如干燥腔内的风压因物料堵塞而波动,导致风机负载变化。排除方法:测试前检查干燥腔的物料输送系统,确保物料均匀进入;测试过程中,用风压表实时监测风压(每1分钟记录一次),若风压波动超过±5%,需调整调节阀或停止测试,待风压稳定后再继续。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619.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