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可靠性增长试验中的故障树分析案例

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试验-分析-改进-再试验”循环提升产品可靠性的核心手段,而故障树分析(FTA)作为自上而下的逻辑演绎工具,能系统拆解故障根源,为改进提供精准方向。本文以某车载导航终端的实际案例,详细展示FTA在可靠性增长试验中的应用流程,为工程师提供可落地的实践参考。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FTA的关联逻辑

可靠性增长的关键是“精准定位故障根源”,但传统经验分析易遗漏关键因素。FTA通过构建“顶事件(最终故障)-中间事件(功能失效环节)-基本事件(根本原因)”的逻辑树,将复杂故障拆解为可追溯的具体原因,与可靠性增长试验形成“数据输入-分析定位-改进验证”的闭环——FTA为试验提供“改进靶点”,试验验证FTA的有效性,两者结合能大幅提升改进效率。

例如,当产品出现“功能失效”时,FTA可快速定位是“电源模块虚焊”还是“通信总线松动”,避免盲目替换零部件,让改进措施更具针对性。这种闭环逻辑的核心是“用数据支撑分析,用分析指导改进”。

案例背景:某车载导航终端的可靠性需求

某车载导航终端用于乘用车智能座舱,需满足-40℃~85℃温度范围、10~20Hz振动环境,客户要求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1500小时。但初始鉴定试验中,终端MTBF仅800小时,主要故障为“开机黑屏”(占比42%)、“定位偏差大”(28%),其中“开机黑屏”是影响可靠性的核心问题,因此将其作为可靠性增长的重点分析对象。

项目组制定“FTA+可靠性增长”方案:先通过加速寿命试验(温度循环+振动)复现“开机黑屏”,收集故障数据;再用FTA拆解根源;最后实施改进并验证效果。

故障树构建:从顶事件到基本事件的拆解

顶事件选择试验中影响最大的“导航终端开机黑屏”(记为T)。根据终端电路逻辑(电源→主控→显示→背光),拆解为3个中间事件:

1、M1(电源供应异常):为系统提供5V/3.3V电压;

2、M2(显示模块失效):含LCD屏及驱动电路;

3、M3(主控与显示通信中断):主控通过SPI总线发送图像数据。

进一步拆解基本事件:

- M1:通过电压测试发现“电源芯片引脚虚焊”(B1,导致电压跌落至0V)、“输入滤波电容失效”(B2,电压纹波≥500mV);

- M2:通过波形分析发现“背光灯驱动芯片损坏”(B3)、“导光板脱落”(B4);

- M3:通过逻辑分析仪发现“SPI总线排针松动”(B5)、“接口静电损坏”(B6)。

最终故障树覆盖“顶事件-3中间事件-6基本事件”,完整还原故障路径。

定性分析:最小割集与关键度排序

定性分析的核心是找“最小割集”(导致顶事件的最少基本事件组合)和“关键度”(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本案例用“下行法”计算最小割集,得到6个单事件割集({B1}、{B2}、{B3}、{B4}、{B5}、{B6}),即每个基本事件单独发生即可引发顶事件。

关键度计算采用“(基本事件发生次数×割集大小)/顶事件总次数”。试验中顶事件发生21次,各基本事件次数:B1=8次、B2=5次、B3=4次、B4=2次、B5=1次、B6=1次。关键度排序为B1(0.38)>B2(0.24)>B3(0.19)>B4(0.1)>B5/B6(0.05),明确优先改进B1和B2。

定量分析:基于试验数据的概率计算

定量分析需结合试验数据计算事件发生率。本案例试验总时间1000小时,顶事件发生率λ_T=21/1000=0.021次/小时,对应MTBF_T≈47.6小时(仅针对开机黑屏)。

各基本事件发生率:

- B1=8/1000=0.008次/小时;

- B2=5/1000=0.005次/小时;

- B3=4/1000=0.004次/小时;

- B4=2/1000=0.002次/小时;

- B5/B6=1/1000=0.001次/小时。

由于割集独立,顶事件发生率等于基本事件发生率之和(0.021次/小时),与试验数据一致,验证了故障树的正确性。

可靠性增长:基于FTA的针对性改进

根据关键度排序,改进措施聚焦高影响因素:

1、B1(引脚虚焊):波峰焊改回流焊,焊锡量从0.5mm增至1mm,引脚涂防氧化涂层;

2、B2(电容失效):普通铝电解电容换车规钽电容(耐温-40℃~125℃,寿命5000小时),电压从6.3V提至10V;

3、B5(排针松动):直插排针换带卡扣连接器,插拔力从5N增至15N;

4、B3(驱动芯片损坏):ESD防护从2kV提至8kV,增强抗静电能力。

改进核心是“针对根本原因”:B1是工艺问题,B2是材料问题,B5是结构问题,避免“头痛医头”的表面改进。

效果验证:故障树更新与试验迭代

改进后1000小时试验显示:

- 顶事件发生次数从21次降至3次,发生率λ_T’=0.003次/小时,MTBF_T’≈333小时,提升6倍;

- 基本事件:B1/B5=0次(完全解决),B2=1次、B3=1次、B4=1次(大幅减少)。

更新故障树:标注B1/B5为“已改进(失效概率≈0)”,B2剩余原因是“钽电容纹波耐受不足”(需优化容量),B3剩余原因是“驱动芯片散热不良”(需加散热片)。第二轮改进后,产品总MTBF达1600小时,满足客户要求。

FTA应用的关键要点

1、顶事件聚焦核心:选发生频率高或后果重的故障(如“开机黑屏”占比42%),避免树过大降低效率;

2、分解基于逻辑:每级事件拆解需依据产品结构/功能(如电源→主控→显示的逻辑),不能主观臆断;

3、优先高关键度:先解决高关键度事件(如B1),以最小成本获最大提升;

4、数据支撑定量:基本事件发生率来自试验数据,而非理论计算;

5、改进针对根源:解决基本事件的根本原因(工艺/材料/结构),而非表面现象。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2484.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