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涂层是提升钢铁、铝合金等基材耐腐蚀性的核心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海洋工程领域。盐雾试验作为模拟潮湿盐雾环境的加速腐蚀测试,是评估涂层耐腐蚀性能的重要标准。而涂层与基材间的附着力,作为界面结合强度的关键指标,其与盐雾环境下耐腐蚀性能的内在关联,直接影响涂层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本文基于涂层界面科学与腐蚀化学原理,系统解析二者间的作用机制及定量关系。
金属涂层附着力的本质及测试方法
金属涂层的附着力本质是涂层与基材界面间的结合力,源于机械咬合、化学结合、范德华力及静电引力的共同作用。机械咬合依赖基材表面粗糙度,使涂层嵌入凹坑形成“锚定”;化学结合通过界面化学反应(如树脂与金属氧化物的酯化)增强结合;范德华力与静电引力则为分子级弱相互作用,补充光滑界面的结合。
常用测试方法包括划格法(GB/T 9286)、拉开法(GB/T 5210)及剥离法(GB/T 2792)。划格法通过划十字格线观察脱落程度,定性评估附着力,操作简单但精度有限;拉开法测量涂层分离所需力,以“MPa”定量表征,适用于高结合强度涂层;剥离法测试柔性涂层与刚性基材的剥离力,贴近实际剥离失效场景。
不同方法反映的附着力维度不同:划格法侧重“抗脱落能力”,拉开法侧重“界面结合强度”,需根据涂层类型选择,以准确关联耐腐蚀性能。
盐雾试验中涂层腐蚀的发生与失效过程
盐雾试验通常采用5%氯化钠溶液雾化,模拟海洋或潮湿工业环境(常见类型为中性盐雾NSS、醋酸盐雾ASS、铜加速醋酸盐雾CASS)。腐蚀过程分为四步:盐雾沉积→涂层吸水→电解质渗透→界面反应→涂层失效。盐雾中的Cl⁻会通过涂层缺陷(针孔、裂纹)渗透至界面,破坏结合键并与基材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腐蚀产物导致涂层起泡、脱落。
涂层缺陷是腐蚀的“突破口”。例如,针孔直径仅几微米,就能在数小时内引发界面腐蚀;划伤则直接暴露基材,形成“大阴极-小阳极”腐蚀电池,加速局部腐蚀。
附着力对涂层耐腐蚀性能的直接影响:界面屏障作用
附着力的核心是强化界面“屏障功能”——阻止电解质渗透。附着力好的涂层,界面结合紧密,电解质需通过涂层微孔渗透,路径长、阻力大;附着力差的涂层,界面有间隙,电解质直接渗透,路径短、速率快。
以镀锌钢板为例,附着力3MPa以上时,Cl⁻需渗透10μm镀锌层才能接触基材,耗时数天;附着力1MPa以下时,Cl⁻数小时内即可到达基材,引发腐蚀。试验显示,同厚度镀锌层,附着力高的样品500小时无起泡,低的200小时即大面积起泡。
此外,附着力能抑制腐蚀产物的膨胀破坏。基材腐蚀产生的膨胀产物(如Fe(OH)₃)会产生应力,附着力好的涂层可抵消应力避免起泡;附着力差的涂层则会被顶起形成鼓包。
附着力与涂层失效模式的关联:从“表面腐蚀”到“界面剥离”
附着力决定涂层失效模式:附着力好的涂层,失效始于“表面腐蚀”(如树脂老化、粉化),随后因涂层减薄引发界面渗透;附着力差的涂层,失效始于“界面剥离”(电解质破坏界面结合,导致涂层脱落)。
划格后的盐雾测试直观体现差异:附着力0级(无脱落)的涂层,划格线仅轻微变色;附着力2级(部分脱落)的涂层,48小时内划格线出现1mm宽脱落带。汽车车身涂层中,附着力4MPa以上的样品1000小时仅表面斑点,1.5MPa以下的则成片剥离。
附着力影响耐腐蚀性能的间接途径:涂层完整性保持
附着力通过保持涂层“结构完整性”间接提升耐腐蚀性能。盐雾环境中,涂层受冲击、热、膨胀应力,附着力好的涂层能抵消应力,避免开裂;附着力差的涂层易出现裂纹,形成新腐蚀通道。
海洋工程铝合金涂层中,附着力2.5MPa以上的涂层能承受颗粒物冲击,无裂纹;1MPa以下的涂层则出现大量微裂纹,300小时内引发基材腐蚀。湿-干循环中,附着力好的涂层随基材同步伸缩,避免界面剥离;附着力差的涂层则因伸缩不一致产生微裂纹,加速渗透。
附着力与耐腐蚀性能的定量关联: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大量试验显示,附着力与耐腐蚀性能(无起泡时间、腐蚀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1、环氧富锌涂层(60μm):附着力1MPa→无起泡150小时、腐蚀65%;5MPa→无起泡800小时、腐蚀10%;
2、聚氨酯涂层(80μm):拟合曲线y=120x+50(y为无起泡时间,x为附着力),相关系数R²=0.89;
3、薄涂层(<20μm):附着力2MPa→无起泡300小时;1MPa→50小时,降幅83%;厚涂层(>100μm)降幅仅40%。
需注意,相关性受涂层类型影响:环氧涂层相关性强(R²>0.8),丙烯酸涂层较弱(R²≈0.6),因丙烯酸本身耐Cl⁻差。
实际应用中提升附着力以优化耐腐蚀性能的策略
工业中通过以下方式提升附着力:
1、基材预处理:喷砂、磷化增加粗糙度。汽车钢板磷化后,表面粗糙度从Ra0.2μm→1.5μm,底漆附着力从1.2MPa→3.5MPa;
2、涂层体系设计:“底漆-面漆”双层体系,底漆选环氧(化学结合强),面漆选聚氨酯(耐候)。风电叶片环氧底漆附着力4MPa以上,有效阻止盐雾渗透;
3、工艺优化:调整喷涂压力(0.4→0.6MPa)增加涂层致密性;提高固化温度(120→150℃)强化化学结合,提升附着力。
附着力与耐腐蚀性能关系的例外情况及影响因素
二者关系受其他因素干扰:
1、涂层本身性能:纯丙烯酸涂层附着力3MPa,但耐Cl⁻差,200小时即粉化;环氧涂层附着力2.5MPa,却能坚持500小时;
2、表面处理:未除油的钢板,环氧底漆附着力仅0.8MPa;除油后达3.2MPa;
3、环境:40℃、95%湿度下,附着力3MPa的涂层无起泡时间从800小时→500小时,因高温高湿加速吸水。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