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雾试验箱是模拟海洋、工业腐蚀环境的核心设备,广泛用于金属材料、涂层等产品的耐腐蚀性能测试。其中,压力表负责监测喷雾系统压力,其示值准确性直接影响盐雾颗粒大小、分布及试验重复性——压力过高会导致盐雾颗粒过大、腐蚀加剧,过低则无法形成有效盐雾环境。因此,定期校准压力表并严格判定结果,是确保试验数据可靠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盐雾试验箱压力表的校准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准备合规的校准设备。应选用比被校表高1-2个精度等级的标准压力表(如被校表为1.6级,标准表需为0.5级或1.0级),以及手动/电动压力源、密封连接软管、扳手等工具。标准表需经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避免用过期设备引入误差。
其次要控制环境条件。校准需在温度(20±5)℃、相对湿度≤85%的室内进行,远离阳光直射、震动源(如风机、机床)或强电磁干扰(如电焊机)——温度波动会影响弹簧管弹性,震动会导致指针漂移,均会干扰校准精度。
最后检查被校表状态。外观需无损伤、锈蚀,连接螺纹(常见M20×1.5或G1/4)无滑丝;指针应能自由转动,无卡滞或松动;表壳密封良好,无泄漏痕迹。若指针卡滞或螺纹损坏,需先修复再校准,避免校准过程中出现密封失效。
压力表的校准步骤
第一步是零点校准。将被校表与压力源断开,处于无压力状态,观察指针是否对准零点(0MPa)。若偏离,用小螺丝刀调整表壳上的调零螺丝(顺时针转指针右移,逆时针转左移),直至指针准确指零——零点误差是基础,若未校准会导致所有量程点示值偏移。
第二步是量程校准(升压过程)。将被校表与标准表通过压力源串联连接,缓慢加压至量程的25%、50%、75%、100%四个点(如量程0-0.4MPa,加压点为0.1、0.2、0.3、0.4MPa)。每个点稳定30秒后,记录被校表与标准表的示值——稳定时间需足够,让弹簧管充分形变,避免“虚假示值”。
第三步是回程误差校准(降压过程)。完成升压后缓慢减压,按100%、75%、50%、25%的顺序再次记录示值。回程误差是同一压力点升压与降压时的示值差,反映弹簧管的弹性恢复能力——若降压时指针回不去,说明弹簧管疲劳或变形。
第四步是重复验证。对每个压力点重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同一位置示值偏差超过标准表精度的1/2(如0.5级标准表允许偏差0.25%FS),需检查连接是否泄漏或压力源是否稳定,排除问题后重新测量。
校准结果的判定标准
首要判定示值误差。示值误差=被校表示值-标准表示值,需不超过被校表的最大允许误差(MPE)。例如:1.0级表MPE为±1.0%FS(FS为满量程),1.6级表为±1.6%FS,2.5级表为±2.5%FS。若某点误差超出,如0.4MPa量程的1.6级表,0.2MPa点误差0.008MPa(即2%FS),则判定不合格。
其次判定回程误差。回程误差需≤MPE的绝对值。比如1.6级表的回程误差应≤1.6%FS,若0.3MPa点升压示值0.305MPa、降压示值0.295MPa,差值0.01MPa(即2.5%FS),则说明弹簧管弹性失效,需维修。
最后判定指针性能。校准过程中指针需平稳偏转,无跳动、卡滞或停顿;压力稳定后,指针应固定不动(5分钟内偏移≤0.5%FS)。若指针在0.1MPa点突然跳动到0.12MPa,或压力稳定后指针缓慢左移,即使示值误差合格,也需判定为不合格——这类问题会导致试验中压力监测不准确。
校准后的注意事项
校准合格的压力表需粘贴标签,标注校准日期、有效期(一般6个月)、标准表编号、校准人员,避免混淆。同时填写《压力表校准记录》,内容包括被校表型号、编号、量程、精度,标准表信息,各点误差,以及结论(合格/不合格)——记录需保存3年以上,满足ISO 17025或实验室认可的追溯要求。
不合格的压力表需立即停用。若可维修(如调零螺丝松动、密封垫老化),维修后需重新校准;若无法维修(如弹簧管断裂、表盘变形),应直接报废,避免流入试验环节——使用不合格压力表会导致试验结果无效,甚至误导产品质量判定。
日常维护也很重要。每周检查一次压力表连接部位的密封性(用肥皂水涂抹螺纹处,无气泡则密封良好);每月用干布擦拭表壳,避免灰尘堆积;长期不使用时,需卸下压力表,放入干燥盒(内放硅胶干燥剂),防止受潮锈蚀——潮湿环境会导致弹簧管生锈,缩短使用寿命。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