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散热器风扇是维持发动机热平衡的关键部件,其工作环境常伴随发动机振动、路面颠簸等机械激励。振动测试作为机械环境试验的核心环节,通过模拟实车振动工况,验证风扇结构可靠性与抗疲劳性能,是避免其在生命周期内出现扇叶断裂、支架松动等失效的重要手段。
振动测试的核心目的
振动测试首要目的是模拟实车使用中的多方向、宽频带振动环境,还原风扇从启动、怠速到高速运转的全工况受力状态。例如,发动机怠速时的10-20Hz周期性振动,或越野路面的50-500Hz随机振动,均需通过测试复现。
其次是暴露结构设计缺陷。若风扇支架壁厚仅1.5mm(设计要求≥2mm),振动中可能因应力集中出现裂纹;或扇叶与电机轴的连接键槽过浅,会导致扇叶松动甚至脱落,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振动测试才能提前发现。
再者是验证材料抗疲劳性能。风扇多采用PP+GF30(30%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长期振动下易发生疲劳老化。测试中若扇叶出现微小裂纹,说明材料疲劳极限未达要求,需调整配方或增加厚度。
最后是确保与整车兼容性。风扇振动若传递至车身,可能引发驾驶舱异响。通过振动测试可优化风扇与车身的连接刚度,避免共振点重叠,保证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测试标准的选择与依据
振动测试需遵循国际、国家及主机厂的多层级标准。国际标准以ISO 16750-3《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3部分:机械负荷》为核心,规定了正弦、随机、复合振动的测试方法与参数。
国家标准GB/T 28046-3等同采用ISO 16750-3,适用于国内生产的汽车电子部件。例如,标准中随机振动的频率范围为5-2000Hz,RMS加速度0.5-2g,覆盖了多数乘用车的使用场景。
主机厂企标是更严格的补充。如大众TL 82410要求风扇振动测试增加“温度-振动”复合工况(85℃环境下进行随机振动),模拟夏季高温行驶的恶劣条件;通用GMW3172则规定了“冲击+振动”的组合试验,验证风扇抗突发载荷的能力。
此外,实车路试数据是标准的重要补充。通过在不同路面(城市、高速、越野)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谱,可调整测试剖面的幅值与频率分布,确保测试更贴近实际使用情况。
试样的制备与状态确认
试样需为批量生产的成品,数量通常为3-5台(1台预测试、2-4台正式测试)。预测试样用于验证测试系统的合理性,正式试样需保留完整的包装、附件(如电源线、固定支架),不得改装。
试样需经预处理:在常温(23±5℃)下预运行2小时,排除装配应力(如螺栓拧紧后的残余应力),避免测试中因应力释放导致的异常变形。
状态确认包括外观与功能检查:测试前需检查扇叶无裂纹、支架无变形、电机端盖无松动;通电运行5分钟,确认转速(±5%额定值)、电流(≤额定值)正常,确保试样处于合格状态。
标识管理不可忽视:每个试样需贴唯一编号,记录生产日期、批次、供应商信息,便于后续追溯故障原因。
振动测试系统的组成与校准
振动测试系统由振动台、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夹具四部分组成。振动台首选电磁式(频率范围5-3000Hz,位移±25mm),适用于风扇的高频振动测试;液压式振动台(频率0.5-50Hz)则用于模拟低频大位移的路面颠簸。
传感器需选择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100mV/g,频率响应0.5-10000Hz),安装位置需覆盖风扇的关键部位:电机端盖(测电机振动)、支架固定点(测振动传递)、扇叶 tip(测扇叶的振动幅值)。安装方式采用螺钉或磁铁,确保刚性连接(避免传感器与试样之间的相对运动)。
数据采集系统需满足16位分辨率、≥5倍最高频率的采样率(如2000Hz频率需10000Hz采样率),确保捕获高频振动的细节。夹具需采用铝合金或钢材质,刚度比试样大3倍以上(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避免夹具共振影响测试结果。
校准是系统 accuracy 的关键:测试前需用标准加速度计(如B&K 4507B)校准振动台的输出加速度(误差≤±5%);传感器需用校准仪(如PCB 9110A)校准灵敏度(误差≤±2%),确保数据可靠。
振动剖面的设计原则
振动剖面需根据风扇的实际工况设计,核心是“覆盖关键频率、模拟恶劣工况”。首先是振动类型选择:正弦振动用于模拟发动机旋转的周期性激励(如10Hz怠速振动);随机振动用于模拟路面的非周期性激励(如5-2000Hz的宽频振动);复合振动(正弦+随机)用于模拟同时存在的两种激励(如发动机振动加路面颠簸)。
频率范围需覆盖风扇的固有频率。通过模态分析(锤击试验或有限元分析)找到风扇的固有频率(如电机支架150Hz、扇叶250Hz),测试剖面需包含这些频率,确保不会因共振导致失效。例如,正弦振动的扫频范围需从5Hz到300Hz,覆盖固有频率点。
加速度幅值需取最恶劣工况的值。如越野路面的RMS加速度1.5g,高速路面0.5g,测试中取1.5g作为随机振动的幅值,模拟最恶劣的使用场景。
方向覆盖需完整:三个正交轴(X:车辆前进方向、Y:横向、Z:垂直方向)均需测试,因为实车中风扇受到的振动是多方向的。例如,Z轴的振动(路面颠簸)对扇叶的影响最大,需重点测试。
测试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点
安装扭矩控制:试样固定在夹具上的螺栓扭矩需符合设计要求(如M6螺栓8N·m、M8螺栓12N·m),用扭矩扳手拧紧,避免过紧导致支架变形,过松导致振动传递不良。
运行状态控制:测试中风扇需处于额定工作状态(12V电压、3000rpm转速),用直流电源供应器保持稳定电压,用光电转速计实时监测转速(偏差≤±5%)。若转速异常,需立即暂停测试,检查电源线连接或电机控制器。
实时参数监测: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加速度、转速、电流、温度。设置阈值:加速度超过设定值110%报警,转速偏差超过±5%报警,电流超过额定值120%报警,电机绕组温度超过120℃报警。例如,测试中电流突然从0.5A升至1.2A,说明电机绕组短路,需立即停止测试。
持续时间控制:根据标准要求,随机振动每个轴测试2小时,三个轴共6小时;正弦振动扫频速率1oct/min,每个频率点保持10分钟。持续时间不足会导致测试不充分,过长则会增加成本。
异常情况的识别与处理
异响识别:测试中听到金属撞击声或塑料摩擦声,可能是扇叶松动、支架变形或电机轴承磨损。需立即暂停测试,检查扇叶的固定螺栓(扭矩是否达标)、支架的变形量(用游标卡尺测量,≤0.5mm为合格)、电机轴承的游隙(≤0.05mm)。
加速度异常:数据显示加速度幅值突然增大(如从0.5g升至1.5g),可能是夹具共振。需检查夹具的刚度(是否有裂纹或变形),或调整夹具的固定方式(如增加支撑点),重新校准后再测试。
转速异常:转速突然下降(如从3000rpm降至2000rpm),可能是电源线接触不良或电机控制器故障。检查电源线的插头(是否松动)、控制器的输出电压(是否稳定),更换故障部件后重新测试。
外观异常:测试后检查扇叶有无裂纹(用放大镜观察,≥0.5mm裂纹为失效)、支架有无变形(≤0.5mm为合格)、电机端盖有无松动(扭矩是否达标)。若扇叶出现裂纹,需分析材料的疲劳性能(如拉伸强度是否达标),调整材料配方或增加厚度。
数据记录:所有异常情况需详细记录(异常时间、频率、加速度值、试样状态、处理措施),形成测试报告。例如,“试样编号F001,测试30分钟时出现异响,检查发现扇叶固定螺栓扭矩仅5N·m(要求8N·m),拧紧后恢复测试,后续无异常”,这些记录是后续设计改进的重要依据。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