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新能源光伏支架机械环境试验的振动测试

新能源光伏支架是光伏系统的“骨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发电效率与使用寿命。振动测试作为机械环境试验的核心环节,通过模拟运输颠簸、风力载荷、设备运行等场景的振动环境,验证支架在复杂工况下的结构稳定性与抗疲劳性能,是保障光伏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振动测试的核心目标

新能源光伏支架的振动测试首要目标是验证结构强度,即支架在预期振动载荷下是否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光伏支架多由铝合金、钢材等材料制成,长期受振动作用易产生应力集中,测试需通过模拟极端振动场景,检验材料的抗屈服能力。

其次是验证连接可靠性,支架的螺栓、焊缝、压块等连接部位是振动失效的高发区。测试中需重点关注连接部件是否出现松动、滑丝或焊缝开裂,确保支架各组件间的连接在振动环境下保持稳定。

第三、评估部件耐疲劳性能,振动属于周期性载荷,长期作用会引发材料疲劳失效。测试需通过累计振动次数,模拟支架25-30年使用寿命内的疲劳损伤,判断部件是否满足疲劳寿命要求。

最后是验证功能完整性,部分支架配备追踪系统或发电设备,振动可能影响其运行精度或电气性能。测试需同步监测追踪系统的角度误差、设备的电气参数,确保功能不受振动干扰。

振动测试的标准依据

国际上,光伏支架振动测试主要遵循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如IEC 62716《光伏系统 支架和安装结构的设计要求》,其中明确规定了振动测试的环境条件、参数范围与评估方法。该标准针对运输和使用环境的振动分别制定了测试程序,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通用参考。

国内方面,GB/T 29319《光伏系统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和GB/T 30152《光伏支架通用技术条件》是主要依据。GB/T 30152中专门列出了振动测试的具体要求,包括频率范围、加速度幅值及持续时间,适用于国内光伏支架的型式试验与出厂检验。

此外,部分行业协会或企业会制定更严格的企业标准,如针对沙漠、沿海等特殊环境的支架,会在通用标准基础上提高振动幅值或延长测试时间,以适应极端工况需求。

测试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标准的试验方法,如IEC 62716要求运输振动采用随机振动谱,使用环境振动采用正弦扫频或随机振动结合的方式,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振动测试的环境模拟类型

运输振动是光伏支架最常见的振动场景之一,主要模拟支架从生产基地到项目现场的运输过程,包括公路、铁路、海运等方式的振动。运输振动多为随机振动,频率范围通常在10-200Hz,加速度幅值约0.5-2g,持续时间根据运输距离设定(如公路运输2小时/轴)。

风致振动是使用环境中的主要振动源,光伏支架长期暴露在户外,受阵风、台风等风力作用会产生周期性振动。风致振动的频率较低(通常1-10Hz),但加速度幅值可能高达3-5g,需模拟不同风速下的振动形态,如湍流引起的随机振动或涡激振动引起的正弦振动。

设备运行振动主要来自光伏系统中的逆变器、追踪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高频振动(100-2000Hz),虽然加速度幅值较小(0.1-0.5g),但长期作用可能引发支架部件的疲劳失效。测试需模拟设备运行时的振动频谱,检验支架对高频振动的耐受能力。

此外,极端环境振动如地震、沙尘暴等也需考虑,部分高风险地区的支架需额外模拟地震波的振动形态(如正弦扫频结合随机振动),确保在突发灾害中保持结构稳定。

振动测试的系统组成

振动测试系统的核心设备是振动台,根据测试需求可选择电动振动台或液压振动台。电动振动台适用于高频、小载荷的振动测试(如设备运行振动),频率范围可达1-10000Hz;液压振动台适用于低频、大载荷的振动测试(如风致振动、运输振动),最大载荷可达数百吨。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件,常用的有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动加速度)、应变传感器(测量结构应力)、位移传感器(测量部件位移)。传感器需布置在支架的关键部位,如立柱底部、横梁连接处、追踪系统转轴等,确保采集的数据能反映支架的真实振动状态。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负责将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常用软件如LabVIEW、MATLAB等。系统需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能动态显示振动加速度、频率谱、应力变化等参数,同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峰值数据与趋势曲线。

夹具设计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夹具需与振动台输出端刚性连接,且能模拟支架的实际安装方式(如地面安装、屋顶安装)。夹具的刚度需远大于支架的刚度,避免夹具自身振动影响测试结果,同时需考虑支架的尺寸与重量,确保安装稳定。

振动测试的流程设计

首先是方案制定,需根据支架的应用场景(如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标准要求(如IEC 62716)与客户需求,确定测试类型(运输/使用环境)、参数(频率、加速度、持续时间)与评估指标(如结构变形量、连接松动率)。

样品准备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支架样品,通常选取批量生产中的随机样品,或针对关键部件(如立柱、横梁)进行单独测试。样品需经过前期检验,确保无先天缺陷(如焊缝虚焊、材料裂纹),避免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安装固定需按照实际安装方式将样品固定在夹具上,如地面支架需使用膨胀螺栓固定,屋顶支架需使用压块固定。安装时需控制螺栓扭矩(如按照GB/T 16823.1的要求),确保连接强度符合实际工况。

参数设置需根据测试方案输入振动台的参数,如频率范围、加速度幅值、持续时间、振动方向(X/Y/Z轴)。对于随机振动测试,需输入功率谱密度(PSD)曲线;对于正弦振动测试,需输入扫频速率(如1oct/min)与幅值。

测试运行需按照设定的程序启动振动台,实时监控测试参数与样品状态。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样品出现明显变形、松动或异常噪声,需立即停止测试,分析原因并记录失效情况。

数据记录需保存测试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括振动参数、传感器数据、失效现象描述与照片。数据需按照标准格式整理,如CSV、Excel等,便于后续分析与报告编写。

关键测试参数的选择

频率范围是振动测试的核心参数之一,需覆盖支架可能遇到的振动频率。运输振动的频率范围通常为10-200Hz(对应公路运输的颠簸频率),风致振动的频率范围为1-10Hz(对应阵风的周期),设备运行振动的频率范围为100-2000Hz(对应逆变器的运行频率)。

加速度幅值需根据振动源的强度设定,运输振动的加速度幅值通常为0.5-2g(对应卡车运输的颠簸加速度),风致振动的加速度幅值为3-5g(对应台风级别的风力加速度),设备运行振动的加速度幅值为0.1-0.5g(对应逆变器的运行振动加速度)。

持续时间需模拟支架的使用寿命或运输时间,运输振动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4小时/轴(对应1000-2000公里的运输距离),使用环境振动的持续时间需根据疲劳寿命计算,如模拟25年使用寿命需累计振动1000小时以上。

振动方向需覆盖支架的三个轴向(X/Y/Z),X轴通常为支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光伏组件),Y轴为宽度方向(垂直于光伏组件),Z轴为竖直方向(重力方向)。部分支架需进行多轴同时振动测试,如追踪系统的旋转轴方向。

振动测试中的失效模式分析

部件松动是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主要原因是振动导致螺栓或压块的预紧力下降。例如,支架的横梁连接螺栓在运输振动中可能出现松动,导致横梁位移,影响组件安装精度。

结构变形多发生在支架的薄弱部位,如立柱的截面突变处、横梁的焊接部位。振动产生的交变应力会导致材料屈服,出现塑性变形,如立柱弯曲、横梁凹陷。

焊缝开裂是钢结构支架的常见失效模式,焊缝处的应力集中在振动作用下会逐渐扩展,导致焊缝开裂。例如,支架的立柱与基础的焊缝在风致振动中可能出现裂纹,影响结构稳定性。

涂层脱落主要发生在户外使用的支架,振动会导致涂层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结合力下降,出现起皮、脱落现象。涂层脱落会加速支架的腐蚀,缩短使用寿命。

功能失效主要发生在带追踪系统的支架,振动会影响追踪系统的电机或传感器精度,导致追踪角度误差增大,降低发电效率。例如,追踪系统的转轴在高频振动中可能出现卡滞,无法正常旋转。

振动测试的注意事项

样品代表性是保证测试结果有效的关键,需选择与批量生产一致的样品,避免使用试制品或改进后的样品。如需测试特殊部件(如新型涂层),需明确说明样品的特殊性。

夹具兼容性需确保夹具能模拟支架的实际安装方式,避免因安装方式不同导致测试结果偏差。例如,屋顶支架的夹具需模拟屋顶的坡度与材质,地面支架的夹具需模拟土壤的承载力。

传感器布置合理性需确保传感器覆盖支架的关键部位,如应力集中区、连接部位、功能部件。传感器的数量需足够,避免遗漏重要数据,但也不宜过多,以免增加数据处理难度。

测试过程监控需实时关注振动台的运行状态与样品的变化,如振动台的电流、温度是否正常,样品是否出现异常噪声、变形或松动。测试人员需具备专业知识,能及时判断并处理异常情况。

数据准确性需保证传感器的校准有效期,测试前需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如使用标准振动台校准加速度传感器),确保数据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如±1%)。数据记录需完整,避免遗漏关键参数或失效现象。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67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