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工业风机电机轴机械环境试验的振动测试

工业风机是工业生产中核心动力设备,电机轴作为传动关键部件,其抗振性能直接影响风机运行稳定性。机械环境试验中的振动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况振动载荷,评估电机轴结构强度、疲劳特性及装配可靠性,是发现轴颈磨损、平衡不良等潜在缺陷的关键手段,对预防风机停机故障、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振动测试的试验标准与规范

工业风机电机轴振动测试需遵循明确标准,常用的有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定正弦/随机振动试验程序)、ISO 10816-3《工业机器振动评价》(针对非旋转部件振动限值)、JB/T 8689《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风机行业专用,明确转速1500r/min以下风机振动速度有效值≤4.6mm/s)。

不同标准侧重不同:GB/T 2423适用于耐久性试验,ISO 10816侧重运行状态评价,JB/T 8689结合风机结构给出针对性要求。试验前需根据电机轴应用场景(如电力、化工)选准标准,避免因标准不适导致结果偏差。

部分企业会补充内部规范,覆盖高温等特殊工况,需基于行业标准并结合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确保试验有效性。

测试系统的组成与校准

振动测试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分析软件及激励设备组成。传感器常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高频振动,1Hz~20kHz)、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中低频,0.5Hz~1kHz);数据采集仪需高采样率(≥2倍信号最高频率)、16位以上分辨率;分析软件如B&K PULSE具备FFT、模态分析功能;激励设备用振动台,电动振动台适用于高频冲击,液压振动台适用于低频大振幅。

系统校准是关键:传感器用标准加速度计(如B&K 8305)校准灵敏度与频率响应,数据采集仪校准增益与信噪比,振动台用激光测振仪校准振幅与频率精度。校准周期一般每年1次,设备碰撞或维修后需重新校准。

振动测试的工况模拟

需模拟电机轴实际工况:稳态振动用正弦振动(模拟额定转速下的振动,频率为基频25Hz~50Hz),负载波动用随机振动(模拟风量变化,谱密度0.01~0.1g²/Hz),启停冲击用冲击振动(模拟启动时10g加速度、10ms脉冲),高温环境用恒温箱+振动台模拟热振动(考虑温度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

模拟时需还原安装方式(如刚性/弹性联轴器、轴承类型),避免安装方式差异改变振动传递特性,确保试验真实性。

振动参数的选取与监测

振动参数包括幅值(加速度反映冲击、速度反映能量、位移反映低频振幅)、频率(基频对应转速、倍频对应不平衡/不对中、边带对应轴承故障)、相位(判断振动来源)。监测位置选轴承座、轴伸端、联轴器等关键部位,采集轴向、径向水平、径向垂直三个方向信号。

监测时机分试验前基线测试(参考基准)、试验中实时监测(设置报警阈值,如振动速度超限值1.5倍时报警)、试验后残余测试(评估轴损伤情况)。

振动信号的采集与预处理

采集需满足采样率≥2倍信号最高频率(如25Hz基频取512Hz采样率)、采样时长≥10个周期(保证统计有效性)。预处理包括滤波(低通消高频干扰、高通消低频漂移)、去趋势(消温度导致的基线偏移)、时域平均(消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

预处理后信号需无明显噪声(信噪比≥20dB)、无趋势(均值接近零),才能用于后续分析。

振动数据的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用峰值(冲击强度)、有效值(能量)判断振动强度;频域分析通过FFT识别基频(不平衡)、倍频(不对中)、边带(轴承故障);时频分析用小波变换处理启停等非平稳信号;模态分析识别固有频率(避免共振)。

例如,频域中基频幅值占60%说明不平衡,2倍基频占30%说明不对中,需结合多方法定位故障。

异常振动的识别与判定

异常振动判定依据:幅值超标准(如速度有效值5mm/s超4.6mm/s限值)、频率出现异常成分(3倍基频超基频50%说明轴弯曲)、相位突变(从0°变90°说明振动源变化)、趋势增大(有效值从3mm/s增至5mm/s说明轴承磨损)。

常见故障:不平衡(基频主导)、不对中(2倍频主导)、轴承损伤(边带频率)。发现异常需立即停试,记录试验条件与参数,拆解验证故障原因。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安全防护:振动台装防护网,设备接地良好,人员远离运动部件;高温试验用耐高温手套。试件安装:还原实际轴承与固定方式,确保紧固件力矩一致,传感器刚性连接(螺纹/磁吸/胶粘)且方向正确。

试验条件控制:保持恒温恒湿(20±5℃、45%~75%RH),避免电磁干扰;数据记录需详细,包括转速、负载、温度及试件状态。异常处理:立即停试,检查试件与设备,排除故障后重新校准再试。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66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