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盐雾试验箱温度和湿度参数的校准步骤及操作流程详解

盐雾试验箱是模拟腐蚀环境的核心设备,其温度、湿度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产品耐腐蚀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温度偏差会改变腐蚀速率,湿度不达标则会让试验环境偏离实际工况。因此,定期校准温湿度参数是实验室确保试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拆解校准的准备工作、具体步骤及操作要点,为实操提供清晰指南。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确认设备状态:试验箱应空载运行30分钟以上,确保内部无漏液、盐雾沉降均匀,且温湿度稳定。若有试验残留,需用蒸馏水彻底清洁工作室及喷嘴,避免残留盐份干扰校准。

其次是标准器准备:温度校准选用经计量溯源的铂电阻传感器(精度≥0.1℃),湿度校准需用带聚四氟乙烯防护膜的电容式传感器(抗盐雾、精度≥1%RH),同时准备数据采集仪(采样率≥1次/分钟)。所有标准器需在有效期内,且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

环境条件也需满足要求:实验室温度应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45%~75%,避免空调直吹或阳光直射试验箱,防止外界波动影响内部参数。

最后是人员要求:操作需由具备计量校准资质或经培训的人员完成,需熟悉《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JJF 1101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等标准,能正确解读数据。

温度参数的校准步骤

第一步确定校准点:根据试验类型选典型温度,如中性盐雾(NSS)的35℃、铜加速乙酸盐雾(CASS)的50℃,一般选2~3个点覆盖常用范围(如30℃、35℃、40℃)。

第二步布置传感器:按JJF 1101要求,容积≤1m³的箱体布5个点(中心+四角),传感器固定在样品架高度(工作室1/2处),不得接触箱壁、喷嘴或样品架,避免局部温度干扰。

第三步数据采集:待温度稳定(连续3次偏差≤0.5℃)后,每10分钟记录一次,持续30分钟。采集时不得开箱门,防止冷空气破坏稳定状态。

第四步数据处理:计算各点温度平均值,与设定值对比偏差。若偏差≤±1℃(符合JJF 1101允差)则合格;超差需调整温控系统(如校准探头、调整加热功率),重新校准。

湿度参数的校准步骤

湿度校准需关注高湿度适应性:首先确定校准点,选95%RH、98%RH等覆盖盐雾试验要求的≥95%RH区间。

其次选传感器:需用带聚四氟乙烯防护膜的电容式传感器(抗盐雾、测高湿度),布置方式同温度传感器。

然后数据采集:启动试验箱维持高湿度(调整喷雾量或水箱温度),待湿度稳定(连续3次偏差≤1%RH)后,每15分钟记录一次,持续45分钟(高湿度稳定时间更长)。

最后数据处理:计算湿度平均值,偏差≤±2%RH则合格;超差需检查喷雾系统(喷嘴是否堵塞、喷雾量是否足够)或湿度模块(水箱温度是否过低),调整后重校。

需注意:校准前后用蒸馏水清洁传感器探头,避免盐份污染影响后续测量。

校准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环境干扰控制:实验室温度波动≤2℃,避免空调直吹试验箱;试验箱周围留≥0.5m空间,保证空气流通。

2、盐雾沉降量检查:需符合1~2mL/(80cm²·h)(GB/T 10125要求),沉降量不足会导致湿度下降,过大则可能淹没传感器。

3、传感器稳定性:温湿度传感器需提前15~30分钟放入箱体“预热/预湿”,避免初始数据偏差。

4、安全操作:佩戴耐酸碱手套、护目镜,避免接触盐雾溶液;若溶液溅出,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校准后的操作流程

首先出校准报告:包含试验箱型号/编号、校准日期/地点、标准器信息(名称/型号/溯源号)、校准点数据(设定值、平均值、偏差)、结论(合格/不合格)及人员签字。

若不合格,立即停用设备,联系厂家维修;维修后需重新全项目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无法调整的设备需报废。

最后贴校准标签:在箱身明显处贴标签,标注校准日期、下次校准日期(一般12个月后)及校准机构,确保用户快速获取校准状态。

本文地址:https://ulsdmg.com/a/1388.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