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雾测试是环境可靠性检测中评估材料及制品抗腐蚀性能的核心项目,其结果直接影响产品在海洋、湿热等腐蚀环境下的耐用性判断。而样品清洗作为测试前的关键前置环节,需彻底去除表面油污、灰尘、氧化层及试剂残留,否则会干扰盐雾与样品的接触,导致测试结果偏差。本文将详细拆解盐雾测试样品清洗的标准流程及操作要点,为检测准确性提供规范依据。
清洗前的样品准备
样品清洗前需完成三项基础准备:首先是标识管理,用耐蚀标签或激光打标标记样品编号,避免清洗过程中混淆。
其次是状态核查,用肉眼或放大镜记录样品表面初始缺陷(如划痕、氧化斑),防止后续误判;最后是组装件拆分,对有缝隙、螺纹的样品(如金属紧固件、电子外壳)按说明书拆解,确保污染物无隐藏空间——例如手机中框的按键缝隙,不拆分则指纹油污无法彻底清除,会在测试中加速局部腐蚀。
预处理:表面可见污染物的初步清除
预处理旨在去除肉眼可见的污染物,减少后续清洗压力。干燥灰尘用尼龙毛刷轻刷或压缩空气(≤0.3MPa)吹扫;指纹、油渍用浸无水乙醇的脱脂棉轻擦,避免来回摩擦扩大污染;顽固颗粒物用塑料镊子挑出,禁止金属工具划伤表面——例如汽车轮毂的涂层,金属镊子刮擦会破坏完整性,影响测试结果。预处理后需确认表面无明显污染物,再进入下一步。
选择合适的清洗试剂
清洗试剂需遵循“无腐蚀、易漂洗、不残留”原则,材质适配是关键:金属样品(钢铁、铝合金)用0.5%~1%中性洗涤剂溶液(如十二烷基硫酸钠),避免酸碱腐蚀;塑料(ABS、PC)用异丙醇(沸点低、不溶胀);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用无水乙醇;重油污金属件可先用丙酮,但需在通风橱操作(易燃)。试剂需用分析纯级别,防止杂质引入新污染——例如精密轴承的润滑脂,中性洗涤剂能有效溶解,若用工业级试剂,杂质会附着在滚道缝隙。
超声清洗的操作规范
超声清洗是去除微小污染物的核心步骤,参数控制直接影响效果:频率选40kHz(适配多数样品,高频易损伤精密件);时间10-15分钟(过长易氧化);温度25-40℃(过高加速试剂挥发)。样品需完全浸没、避免堆叠(如金属片平铺),防止遮挡超声波;易变形样品(薄塑料片)降低功率(≤50W/L);试剂浑浊及时更换——例如轴承滚道的润滑脂,超声能彻底清除,若试剂浑浊不换,污染物会重新附着。
漂洗:去除残留试剂
漂洗需用去离子水(电导率≤10μS/cm),避免自来水矿物质沉积。流程为:流动水冲1-2分钟→超声漂洗2-3分钟(40kHz)→再次流动水冲1分钟,次数不少于3次。深孔样品(如金属管件)用注射器注入去离子水冲洗;精密件(如医疗针管)需强化缝隙漂洗——若残留中性洗涤剂,会在盐雾中形成局部电解质,加速腐蚀。漂洗后需确认表面无试剂痕迹,再进入干燥。
干燥处理的关键要点
干燥需确保无水分残留,否则会形成水膜影响盐雾接触。金属用热风干燥(40-60℃,30-60分钟);塑料/橡胶自然晾干(2-4小时)或低温热风(≤40℃);精密电子件用真空干燥(30-50℃,≤10kPa)。干燥后样品放入干净容器(聚四氟乙烯/不锈钢),用防尘罩覆盖,避免灰尘、油污二次污染——例如手机玻璃盖板,干燥后暴露空气会快速附着指纹,需重新清洗。
清洗后的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需覆盖三方面:外观(无灰尘、油污、划痕)、接触角(去离子水滴接触角≥90°,说明无油污)、微量残留(FTIR扫描无试剂特征峰,如烷基峰)。不合格需重新清洗——例如航空铝合金板,若接触角不达标,说明表面有油污残留,会导致盐雾测试中腐蚀速率异常,影响可靠性评估。检查合格后,样品需立即转移至盐雾箱,避免长时间放置引入新污染。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