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是通过将工作测力仪与标准测力装置比对,确定其示值误差、重复性等计量特性的过程,目的是确保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满足量值溯源要求,为工业生产、科研试验等领域的力值测量提供计量保障。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目的
确保量值准确一致,通过校准将工作测力仪的示值与国家力值基准关联,消除量值偏差,保证不同仪器、不同场景下力值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保障测量结果可靠,通过验证仪器的示值误差、重复性等指标,确认其在使用范围内的测量稳定性,避免因仪器失准导致的错误测量数据。
符合法规与标准要求,满足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测力仪器的强制或推荐性校准规定,确保仪器使用符合合规性要求。
实现量值溯源,通过逐级校准将工作测力仪的量值追溯至国家基准,建立完整的量值传递链条,确保测量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提升仪器性能稳定性,通过校准发现仪器潜在问题(如传感器漂移、机械部件磨损),指导维护或维修,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支持质量控制与安全,准确的力值测量是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基础,校准可避免因测力不准导致的产品不合格或安全事故。
促进行业技术规范,统一行业内测力仪器的计量要求,推动企业提升测量管理水平,助力行业标准化发展。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方法
直接比较法,将工作测力仪与标准测力仪通过刚性连接件串联,施加相同力值,比较两者示值,适用于静态力值校准,操作简单直观。
标准测力仪比对法,选用准确度等级高于被校仪器的标准测力仪作为参考,通过多点加载获取示值差异,计算被校仪器误差,是最常用的校准方法。
力传感器校准法,针对内置力传感器的工作测力仪,直接校准传感器的输出特性,通过传感器与仪器的信号转换关系间接校准整机示值,适用于传感器可独立拆卸的仪器。
分步加载校准法,按量程的10%、20%、...、100%等间隔载荷点逐级加载,每个点稳定后记录数据,覆盖全量程确保仪器在各区间的准确性,适用于量程较宽的测力仪。
动态校准法,通过动态力源装置模拟随时间变化的力值(如冲击力、交变力),校准仪器对动态力的响应特性,适用于动态测力场景(如材料冲击测试)。
环境条件修正法,测量校准环境温度、湿度,根据仪器温度系数对示值进行修正,消除温湿度变化对力值测量的影响,确保校准结果准确。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分类
按校准对象类型分,包括拉力工作测力仪校准(针对拉伸力测量)、压力工作测力仪校准(针对压缩力测量)、扭矩工作测力仪校准(针对扭矩参数测量),分别适配不同力值方向的仪器。
按力值范围分,可分为微力校准(力值≤100N,如小型电子测力计)、中力校准(100N~100kN,如工业用拉力计)、大力校准(>100kN,如液压式测力仪),适配不同量程的工作测力仪。
按校准状态分,静态校准(力值稳定加载,校准仪器静态示值误差,适用于静态力测量场景)和动态校准(力值随时间变化加载,校准仪器动态响应特性,适用于冲击、振动等动态力测量)。
按行业应用分,工业生产用校准(满足生产线在线检测需求,校准周期短,注重效率)、科研实验用校准(对准确度要求高,需评定不确定度)、计量检定用校准(作为量值传递工具,校准精度最高)。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技术
环境控制技术,校准前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0±5)℃,湿度≤85%RH,通过温湿度计实时监测,避免环境因素导致力值测量偏差。
力值加载控制技术,采用伺服控制系统实现力值匀速加载,加载速率≤5%FS/min,确保力值稳定,减少动态过冲对示值的影响。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使用24位高精度A/D转换器,采样频率10~100Hz,同步采集标准器与被校仪器示值,原始数据保存为不可篡改格式。
示值误差计算技术,按公式δ=(I-S)/S×100%计算各载荷点示值误差(I为被校仪器示值,S为标准器示值),判断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重复性验证技术,在同一载荷点重复加载3次,计算极差与平均值的比值,验证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确保重复性符合要求。
回程误差校准技术,完成正行程加载后逐级卸载,记录各载荷点加载与卸载示值差,计算回程误差,评估仪器机械滞后特性。
零点漂移修正技术,校准前预热仪器30min,记录零点初始值,加载前后分别测量零点,对示值进行零点漂移修正,消除零位偏差影响。
量程覆盖校准技术,按量程的10%、20%、50%、80%、100%选取载荷点,确保校准覆盖仪器全量程,避免局部量程失准。
标准器选择技术,根据被校仪器量程和准确度等级,选择标准测力仪等级不低于被校仪器1/3,量程覆盖被校仪器120%以上,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不确定度评定技术,考虑标准器误差、加载误差、环境误差等因素,按JJF 1059.1计算扩展不确定度,量化校准结果的可靠性。
力值传递技术,通过标准测力仪将国家基准力值逐级传递至工作测力仪,确保不同层级仪器量值统一,实现量值溯源。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步骤
校准前准备,检查工作测力仪外观是否完好,按键、显示是否正常,清除历史数据;使用温湿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控制在20±5℃)、湿度(≤85%RH),记录环境参数,确保符合校准条件。
标准器选择与安装,根据被校测力仪量程和准确度等级,选择0.1级及以上标准测力仪;通过刚性连接夹具将标准测力仪与被校仪器串联安装在力源装置上,调整同轴度误差≤0.1mm/m,避免附加力矩。
加载与数据采集,启动力源装置,按选定载荷点(10%、20%、...、100%FS)逐级加载,每个载荷点稳定30s后,同步读取标准器与被校仪器示值并记录;完成正行程后,按相同载荷点逐级卸载,记录回程示值。
数据处理与误差计算,根据采集数据,计算各载荷点示值误差(δ=(I-S)/S×100%)、重复性(极差/平均值)、回程误差(加载示值-卸载示值);绘制校准曲线,分析仪器线性度。
结果判定与证书出具,将计算的示值误差、重复性等指标与被校仪器最大允许误差(MPE)比较,判定是否合格;合格则出具校准证书,注明示值误差、不确定度、校准日期等信息,不合格则提出维修建议。
校准后维护,卸载力源,检查仪器连接部件是否松动,清理夹具;将校准数据、环境参数、证书等资料存档,被校仪器贴校准状态标签,指导后续使用。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所需设备
标准测力仪,作为力值标准,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1级,量程覆盖被校仪器120%以上,需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确保力值传递准确。
力源装置,提供稳定加载力,根据力值范围选择液压式(大力值)或电动式(中小力值),加载精度≤0.5%FS,加载速率0.5%~5%FS/min可调,满足不同加载需求。
力传感器,用于动态校准或内置传感器校准,灵敏度系数已知,线性度≤0.1%FS,经单独校准合格,可直接输出力值信号至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包含24位高精度A/D转换器,采样频率10~100Hz,支持多通道同步采集标准器与被校仪器信号,确保数据采集准确、实时。
环境监测设备,温湿度计测量范围温度0~50℃(准确度±0.5℃)、湿度20~95%RH(准确度±3%RH),用于监控校准环境,为数据修正提供依据。
安装夹具,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材质,具备刚性连接特性,确保力传递无变形,适配不同接口的测力仪,调整同轴度的调节机构,保证安装精度。
校准软件,具备数据采集、误差计算(示值误差、重复性等)、校准曲线绘制、证书生成功能,软件需通过验证,确保计算逻辑准确无误。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参考标准
JJG 144-2021《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工作测力仪的计量性能要求、校准方法、结果判定、证书格式等,是工作测力仪校准的核心依据。
JJG 391-2009《力传感器检定规程》,适用于工作测力仪内置力传感器的校准,规定传感器的示值误差、重复性、零点漂移等校准要求及方法。
GB/T 17121-1997《工作测力仪》,国家标准,定义工作测力仪的术语、分类、技术要求(如示值误差、重复性),为校准提供产品性能标准依据。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指导校准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包括A类、B类不确定度分量计算,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确保校准结果可靠性表述。
ISO 376:2011《Metallic materials-Calibration of force-proving instruments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uniaxial testing machines》,国际标准,规定力值证明仪器的校准方法,支持国际间力值校准技术互认。
JJG 639-2014《力标准机检定规程》,力源装置的计量标准,规定力标准机的示值误差、重复性等要求,确保力源加载力值的准确性。
GB/T 2611-2021《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规定包括工作测力仪在内的试验机通用技术条件(如外观、安全、显示),校准中需符合相关通用要求。
JJF 1343-2012《力值计量器具校准规范》,补充工作测力仪校准的通用要求,适用于无专用规程的测力仪器,规范校准流程和结果处理。
ASTM E4-20《Standard Practices for Force Verific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提供力值校准的操作规范,可参考其动态校准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
OIML R111:2013《Force Measuring Instruments》,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标准,规定测力仪器的计量特性和校准方法,支持跨国贸易中力值测量结果互认。
JJG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规范校准证书的编写格式,确保证书内容完整(如被校仪器信息、校准结果、不确定度等)、表述规范。
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指导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工作测力仪校准需满足体系中计量确认要求,确保测量过程有效。
工作测力仪计量校准应用场景
工业生产线质量控制,如汽车零部件装配中,校准拉力计用于监控螺栓拧紧力(如发动机缸体螺栓),确保拧紧力在设计范围内(±5%),防止过松导致零部件脱落或过紧导致螺纹损坏。
科研实验力值测量,材料力学实验室中,校准压力计用于岩石、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确保实验数据准确(误差≤1%),为材料性能研究、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各级计量院通过校准工作测力仪,将国家力值基准(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力标准机)传递至企业、检测机构,确保区域内不同单位力值测量结果统一。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校准测力计用于钢筋、钢绞线拉力测试,确保建筑用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符合GB 1499.2标准要求,保障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航空航天材料测试,校准扭矩仪用于航天器螺栓连接测试(如火箭发动机连接螺栓),确保扭矩值误差≤0.5%,满足发射和在轨运行过程中连接可靠性要求,避免松动风险。
质量检测机构产品检验,第三方检测机构校准测力仪,用于医疗器械(如手术钳夹持力)、体育器材(如健身器材拉力)等产品的力值指标检验,出具符合CNAS要求的检测报告,为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依据。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logo.png)
![万测[三方检测机构平台]](http://testsite.oss.files.d50.cn/ulsdmg.com/image/author.jpg)